Saturday 29 December 2012

香港樂評選'2012



有幸參與「香港樂評 HKMC²」(http://www.hkmc2.com)網站的成立,那裡將結合東南亞各地樂評人對香港音樂的評論與分享。

網站第一炮重點為「香港樂評選'2012」,先由十位樂評人提名2012年表現出眾的單曲、專輯、歌手等,再從中挑選十個獎項得主,只為評審出一份真正以音樂為本的成績單。

我負責撰寫了以下兩個獎項的點評:



年度男歌手 - 周國賢

「在其他歌手或停滯不前、或急於求變之際,周國賢則專注把他具強烈個人體會的音樂打磨得更加精緻細膩。自上年12月推出翻唱專輯【Project December】後,他的搖滾氣息明顯反璞歸真,新碟【Live A Life】更少了五分局促,多了五分圓滑,主題回歸搖滾最初的起源-愛與生命。在這講求花巧包裝的年代,已很難找到把音樂、自信與熱誠集結一身的動人之作。」




年度旋律 - 曲婉婷 《我的歌聲裡》

「聽《我的歌聲裡》就像是在咖啡店跟伴侶吃著同一塊奶油蛋糕,甜絲絲的感覺從旋律中不知不覺滲出來。副歌音符令人聯想到Minnie Riperton名曲《Loving You》,增添了歌曲的細膩感,別有心思。當然歌曲本身是死的,作曲人兼歌者曲婉婷具靈性的聲音無疑把作品演活了,令旋律深深的刻在大家腦海裡、夢裡、心裡。」


其他獎項得主包括:


年度歌詞 - 梁栢堅 《獵鹿者》(KOLOR)

年度編曲 - 馮翰銘《留白》(王菀之)

年度歌曲 - RubberBand 《睜開眼》

年度唱片 - 周國賢 【Live A Life】

年度新單位 - 馮允謙

年度大躍進歌手 - 周國賢

年度樂團 - RubberBand

年度女歌手 - 林憶蓮


詳情請看香港樂評選'2012及其Facebook專頁

Tuesday 25 December 2012

盧凱彤 「你安安静静地躲起来」亞洲巡演香港站 (16.12.2012) 歌單



 盧凱彤 「你安安静静地躲起来」亞洲巡演香港站
地點:中環藝穗會 Fringe Club
日期:2012年12月16日(日)
時間:8:15pm

Intro:
See You Later, Alligator (Instrumental)

1. 咔嚓
2. 你根本不是我的誰
3. 只要美麗
4. 活該活該
5. 子彈
6. 香港一定得 (Cover)
7. 玫瑰木 (Solo)
8. 小霧
9. 一個人回家
10. Departure
11. 了不起
12. 誰
13. Summer of Love

Encore:
14. 如果還有時間
16. 荒蕪中起舞

Encore 2:
17. 不脫脂女生

Thursday 13 December 2012

Clockenflap,從媒體上消失的大型音樂節



「傳媒經常問我,覺得香港的music scene怎樣?」音樂人恭碩良在Clockenflap舞台上分享。「他們大概想我說負面的事情。很抱歉,看到這兩天的氣氛我只能說 I think its awesome!不過問我的那些人今天也不會在現場。」

的確,也許香港人普遍對不同音樂類型的接受程度偏低,但並不代表我們沒有容納另類音樂的空間,更不代表懂得享受音樂的人已絕種。早前「文藝復興音樂節」就由黃耀明、林一峰等人與從內地和台灣邀來的周雲蓬、巴奈、左小祖咒、陳珊妮等歌手共同演出,靜態民謠和粗糙搖滾的曲風在香港令人耳目一新。事隔不到一個月,在同樣的西九文化區上又上演了兩日兩夜的Clockenflap音樂節,參加者更是從英美等地方遠道而來的眾多獨立樂隊。港式英式音樂在維港岸上擦出巨大響聲。

Clockenflap這次改上稍為奇怪的中文名「歌+飛」,票價由上年免費增至今年每天三百九十大元(兩日套票較便宜),但表演單位份量卻加倍。說是音樂節,但事實上更像是一個西方文化體驗節。還在開發中的西九龍文化區仍處於一片空置土地的狀態,本身已經與石屎林立的市區格格不入,剛步入會場內更仿佛被轉移至某大型嘉年華,人們都咬著熱狗,手拿啤酒或站或坐的聊天,高大的外國俊男與金髮美女在會場六個舞台之間穿梭。大概Clockenflap的主要對象本就不是本地群眾,現場大量洋人臉孔不禁令人失去現實感,暫時忘卻自己仍身處這七百萬人居住的彈丸之地。而說到這兩天的主角-音樂,有前來參與的人必定沒有失望而回。本地與外國樂隊的聲音在各舞台上始起彼落,香港代表有KillerSoap、Chochukmo、Modern Children等熟悉的名字(被邀請的原因也許跟他們大部份歌曲都是英語),對方的壓場單位則包括Primal Scream、De La Soul、Klaxons等,各有自己擁躉。當然在其他中小型舞台之間來回亦能聽到不少個人心頭好或海遺珠,但擠擁的始終是立在文化區兩邊的Harbour Flap Stage和Your Mum Stage,高峰時期數百人在台前舉高雙手搖頭跳躍,女生騎在男生肩膀上歡呼,此類場面豈是平常在香港能見到。

然而如此盛大的節目,主流媒體幾乎毫無提及。是認為音樂報道沒有新聞價值,還是不願意承認「文化沙漠」亦能舉辦出成功的音樂節?無可否認,香港的音樂環境近年確是漸趨成熟。錯過了Clockenflap?不要緊,本月十五、十六日在西九還會舉行一場「自由野」文化節,把本地音樂、舞蹈、電影放映等元素集於一身。這或許是香港首個以本土文化為主題的跨日大型活動。屆時會得到更多媒體報道嗎?

Tuesday 4 September 2012

民主歌聲反國教



二十三年前民間發起「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活動支持八九學運,沒想到二十三年後仍有歌手音樂人為社會運動發聲,集體反對國民教育科。雖沒長達十二小時的音樂會,但這次多了網絡媒體的力量、多了獨立樂隊的演出機會,聲音同樣響亮。

九月一日於政府總部外舉行的「公民教育開學禮集會」就有不少一向熱衷於政治議題的音樂界代表參與演出,包括演唱會充滿政治符號的達明一派、有「樂壇長毛」之稱的周博賢簽下的組合GoldEN,甚至看到點點搖滾傳奇Beyond的影子-黃家強一家三口與葉世榮旗下樂隊Ever皆有上台以歌聲凝聚眾人力量。連集會的暖場嘉賓也請來由中學生大學生組成的樂隊D-Crew神奇膠,在音樂上薪火相傳。


這邊學民思潮在政府總部絕食留守,幾條馬路以外的藝術中心亦舉行著一場場The Future Sounds of Hong Kong Music Festival。音樂會由林一峰與思人創作舉辦,每晚給機會一隊獨立樂隊在壽臣劇院擁有自己的專場show。看似與政治毫無關連的音樂會,竟然一連三晚都有樂隊不約而同利用自己的作品為數百米外的學生打氣。觸執毛Chochukmo於星期四、五晚的安歌部份唱出《Goodnight》,說是送給吳克儉叫他早啲返去早啲抖;星期六ToNick演唱了下一張專輯將會收錄的《異相》,內容談到做與別不同的事所面對的壓力和所需的勇氣,並呼籲大家在音樂會結束後到政府總部支援學生;星期日晚的Modern Children則在演出時說:「這世界存在著很多洗腦,從報紙上、電視上、教育上也有。在不同的洗腦當中,要堅持自己信念是非常困難的事。這首歌是送給一群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抗爭的年輕人。」樂隊在一夜之間竟然整理好前一天集會的相片,一邊把相片和7.29反國民教育遊行的片段播出,一邊演繹新歌《Reborn》:「Find yourself and your sensation / Fight back to the institution / Climbing up the wall of nation / Rebuild this generation」。畫面配合著澎拜的樂曲,觀眾都給予最熱烈最長久的掌聲。


Band仔Band女們常被人視為荒廢學業無前途,但當各界還對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支吾以對時,最先走出來的卻往往是他們。正如最近Facebook上流傳的一幅圖片所說,「搖滾並不是一種聲浪,而是一份態度,向自己坦白交代的態度」。即使你音樂技術不太純熟,甚至對音樂一竅不通,只要你為心中的不平等和公義站出來,誰也可以為一個很ROCK的人。

Wednesday 29 August 2012

重點推介 Lil' Ashes 小塵埃


Lil' Ashes這二人組合其實之前略有介紹過。年初四月由賽馬會舉辦的「日落之前音樂會」就能看到他們蹤跡,當時同場還有李拾壹、KillerSoap、Supper Moment等人。是當時結下的緣嗎?事隔四個月後KillerSoap的Jukebox of the Post 80's音樂會竟然請了他們當嘉賓,成員Pollie and Jonathan除了以聲音和木結他的簡單配合演繹自己的歌曲外,還與殺手皂合唱了一曲《Distance》。



挑選這組合作嘉賓絕對沒錯。除了彼此在台上都較為靦腆、帶點青瀝的感覺外,兩位主唱Rocky和Pollie都擁有宏厚的歌喉及流利的英語發音,配合起來效果豈止增加一倍。除KillerSoap的《Distance》,若能再合唱其他英語作品(如Jason Mraz 《I'm Yours》)必定同樣精彩。

不過聲底厚的女歌手在香港的確較難生存,也許會被批評過份造作或歌曲沈悶。中華地區就只有一位王若琳曾經得到大眾賞識,但她亦嫌自己出版的作品太過商業。香港小巨肺G.E.M.選擇了
美式pop-rock風格,林欣彤則從俗主流唱她的港式情歌。Lil' Ashes唱的多是節奏輕快的小品樂曲,稍微浪費了Pollie那把容易令人感動的聲音,期待他們更多靜態作品或是以full band伴奏,更能帶出聲音裡的靈魂。

相對於現今主流樂壇無論是聲音、樣貌、歌曲都倒模似的女新人和組合,這二人實在出色多了。而且你絕不會把他們認錯。若看到一位矮矮的、戴眼鏡的長髮女生,和旁邊一位拿著結他無甚表情的男生,你接著將會聽到一首首清新而動人的作品,然後你會跟我一樣疑惑為何他們紅不起來。他們是Pollie和Jonathan。他們是Lil' Ashes。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JPlilashes

Monday 27 August 2012

當怪雞樂隊遇上怪雞歌手-觸執毛x王菀之《Made of Water》


(圖片來自Chochukmo面書專頁

獨立樂隊觸執毛Chochukmo最近氣勢如紅,自四月上了TVB音樂節目「音樂動起來」後得到不少主流媒體的支持,雜誌訪問及演出機會接踵而來。五月出了單曲《Good Night》還把它拍成首個正式MV,後來與盧凱彤在廣州合作演出,以至被林一峰邀請在The Future Sounds of Hong Kong Music Festival舉行兩場專場音樂會。也許就是王菀之與觸執毛在五月的單曲發佈會上碰上,造就了這次主流與非主流的crossover。

Ivana和Chochukmo音樂都能用「怪雞」一詞形容。飄忽不定、旋律獨特,甚至有點超現實。《Made of Water》把王菀之這具可索性極高的特性用「水」描寫出來:「Like snow, like ice, like cloud, like haze, like falls...... Like storm, like wave, like steam, like tears, like raindrops...... I could be anything, you cannot recognize at all, I am made of water」。《我真的受傷了》的王菀之,跟《畫意》的王菀之、《我來自火星》的王菀之、《最好的》的王菀之就是同一人。這位女歌手天生就是如此千變萬化,亦是她在樂壇上別樹一格的主要原因。《Made of Water》不但延續上回《水百合》裡「水」的意象,還增添了一股硬朗的氣息,為歌手繼續研究不同形態。

《Made of Water》在概念上是至今最能代王菀之的作品,然而換個角度看,又可以說它不是王菀之的作品--只是Chochukmo換了一把女主音,一位能為他們打進主流音樂市場的女主音。觸執毛在歌中包辦了作曲、填詞、編曲部份,所以除主唱外這完全是觸執毛的出產。無論是跳脫的樂曲、簡潔的歌詞甚至Ivana那柔軟的唱腔都貫徹著獨立樂隊的風格。憑王菀之的影響力,Chochukmo的音樂定能傳得更廣。從哪邊看都只顯示這是個雙贏局面。

主流碰上非主流並不是首次發生,數前就有吳雨霏 x Hardpack鄭秀文 x MC仁的合作,相信將來亦會越來越多精彩的音樂火花。「希望樂壇百花齊放」不是在年尾頒獎禮隨便說說便算,靠的是這些身體力行的人實踐出來。繼續努力!


《Made of Water》

主唱: 王菀之
作曲: Chochukmo
填詞: Chochukmo
編曲: Chochukmo
監製: 馮翰銘

Wednesday 22 August 2012

SMF銀礦灣沙灘音樂節 (18.8.2012)



來到第七屆Silvermine Bay Music Festival銀礦灣沙灘音樂節2012,無論陣容或排場都毫無疑問比以往更盛大。今年有政府主動支持音樂節,日子由兩天增至三天、舞台由上年四百尺四面台加大至千餘尺的三面台,共吸引過萬人參加這香港唯一的沙灘音樂會。主辦單位亦增切結他教學、口琴與ukelele表演、鼓樂工作坊等攤位,但最為注目始終是正中的沙灘舞台。三天的節目被安排得密麻而平均,每天皆有獨當一面的主流及非主流音樂人演出。在糖兄妹與Supper Moment、黃貫中與ToNick、太極與KOLOR之間,我最終選擇了和沙灘最有緣的ToNick。

開幕式詭異地被安排於這天進行,客套說話過後由黃貫中與其樂隊The Postman帶頭上陣。也許大家還沒熱身,只要部份觀眾開始high起來,直至耳熟能詳的《天與地》及《紅黑紅紅黑》奏起,Paul與觀眾一起和唱方感到氣氛被炒熱。The3Think身為上年CASH最佳歌曲的季軍得主毫不失禮,把黃貫中的氣勢輕易承接下去,在啓德過後的藍天下唱出一首首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司儀黃志淙接著把台灣樂隊Go Go Rise/美好前程帶到台前,大家不禁交出十二分熱情,跟著與主音甜甜的聲線不太相配的爽快節拍在沙上興奮跳動。

天色漸暗,跟大家一起步入黑夜的是擅長營造音樂氛圍的Ignite The Hope。幾首主打作品過後演唱的竟是Jay Sean的《Down》,由post-hardcore突然轉為electro-pop的感覺有點突然卻又很爆。曲風不斷轉換,接著上台的金屬樂隊Maniac在漆黑天空與不斷閃耀的鎂光燈下令觀眾無限沈淪,連平時不太接觸band sound的友人都讚口不絕。大嶼山地頭蟲草魚禾帶來了幾首輕鬆的原創作品稍微舒緩著大家的心情,在較成熟的樂隊面前毫不畏懼,甚值嘉許。此時大遲到一小時的ToNick終於現身,在觀眾引頸期待下果然唱出《What A Sunny Day》《海膽生毛》等海灘專屬歌曲。ToNick調皮的感染力極高,加上被一班對所有歌詞瞭如指掌的樂迷圍著,令大家在沒框架限制的海邊盡情狂歡,掀起全晚高潮。

由SMF搞手組成的樂隊More Loops承托著觀眾對ToNick的熱情, 唱出數首抒情作後亦與WeRun帶領全場合唱香港人永遠的飲歌《海闊天空》(原key)。是日rundown由周國賢爸爸作終結,雖然作為流行歌手出現在云云獨立樂隊中也許有點尷尬,但演出亦同樣獲得大眾支持,美滿地完結了這天連續五小時的音樂盛會。

銀礦灣沙灘音樂節辛苦走到第七年,終於開始弄得有聲有色。找到贊助商又得到政府推動宣傳,再配合近年天與地效應及續漸擴大的搖滾之聲,這三天音樂節無疑令本地獨立音樂大放異彩。堅持走下去,某天定能與台灣春吶媲美。到時候,香港音樂人亦不需再聽到「台灣音樂風氣比香港好多了」等晦氣說話!


三天演出單位,排名不分先後:
17.8.2012(五)
糖兄妹
Summer Junkiez
Killer Soap
Supper Moment
Yellow
The Night Ghost Orchestra

18.8.2012(六)
特別嘉賓: Paul Wong and the Postman
The3Think
Ignite the Hope
草魚禾
ToNick
Maniac
WeRun x MoreLoops
Go Go Rise (台灣)
周國賢

19.8.2012(日)
廿四味
Senseless
Timeless
sp’ACE
Alien
Hungry Ghosts
Kolor
Shotgun politics
ManHanD (馬來西亞)
太極樂隊

Friday 10 August 2012

流行音樂高登化,嗚呀...



是咁的。流行曲中總能看出流行之物,而最近熱門的似是影響力漸大的高登網絡文化。

年初詞人梁栢堅給KOLOR有霸氣地寫了一首《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名正言順把高登術語搬到歌名上,內容盡訴毒撚心聲。後有農夫填滿粗口filter的《Hi Auntie》,有人嘲笑他們傻的嗎,又有人留言說夠薑出個[懷舊模式-關]版。說到底,認真你就輸了。連陳偉霆也不甘示弱推出一首《我是誰》,原以為是令亞太區不再成為亞太區的翻身之作,怎知又是一首無甚特別的失戀情歌。負評是我比的。

陳奕迅今天上市的新碟【...3mm】裡又有一曲以潮語為題的《笑死朕》,不知效果如何。專輯由Swing為一手包辦(好似係),應該會帶來不少驚喜。

說到高登文化,還有年前ToNick x MastaMic cover的高登潮文《豆腐火腩飯》笑得我gap gap聲。草根樂隊ToNick最拿手創作反映小市民心聲的幽默作品,連《我不能忘記你/This AV》都唱過了,下次不妨寫一首《sosad》或《嗚呀》必定熱爆全城...... :o)

Saturday 14 July 2012

六月七月新歌推介


過了一個平淡的前半年,歌手們終於在六、七月發功,送上一籮一籮好歌。從張敬軒到林二汶、劉美君到農夫、陳奕迅到容祖兒,大家的新作令人更期待今年流行樂壇的發展。


張敬軒、Razel《The Everlasting Day》


那邊箱有人讓傭人睡在廁所之上,這邊箱張敬軒卻邀請菲律賓工人Razel與他合唱一曲《The Everlasting Day》。相比C AllStar《切膚之痛》的和諧論,張敬軒更上一層樓,在音樂上親力親為地撮合兩種不同的膚色語言。經過外傭居港權爭議後,彷彿有更多人開始嘗試接觸和了解這群少數族裔在香港生活的狀況。


林二汶《Wanna Be》


舊拍檔盧凱彤不斷開音樂會吸收更多個人演出經驗,林二汶亦不甘示弱派上今年第一首派台歌《Wanna Be》。這位靚聲準天后繼續獻出她無可挑剔的歌喉,為大家帶來一首節奏輕鬆明快的小品。脫開「前度」的框架後,她作品顯得更加自由、無拘無束,配合著那「若心動時立即開始」的主題。


劉美君《戀愛大過天》


快要年過五十的劉美君翻唱Twins二十歲時發表的《戀愛大過天》換來強烈不協調感,成功爭取YouTube上30個like和300個dislike。雖然劣評如潮,但如此的安排和編曲並非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一位曾經兩次婚姻失敗的女性突然發姣,回想起「同學愛新鮮,戀愛大過天」的年代,畫面雖難看但無可否認是極為合理。老女人喝著紅酒細味青春回憶,無需被插得體無全膚吧。


農夫《你的志願》


勵志歌曲永不嫌多。農夫延續上年ToNick《發你個夢》、周國賢《天馬行空》、KOLOR《追求》等精神,以《你的志願》為題激發大家為自己的夢想奮鬥。C君陸永的歌聲雖普通,但加上簡單的結他勾線與絃樂配樂,及一份真摯的感情,令作品昇華至感動落淚的程度。曲尾的訪問蒙太奇令人想起何韻詩《美空雲雀》,引發大家各自思考-你的志願是什麼? 你會怎樣去完成它?

農夫《Hi Auntie》


同一張專輯內農夫中還有一首《Hi Auntie》,看到歌名的你不是笑到HiHi就是摸不著頭腦。若是後者,不妨看看這裡這裡的歌詞導賞。


陳奕迅《重口味》


《重口味》同樣來自網絡術語,據香港網絡大典意思為「某些人十分欣賞,但一般人卻難以接受」的事物,這裡指的則是八十年代粵語流行曲的old school風格。作品融合了《愛情陷阱》的編曲、《少女­心事》的MV畫面、《Monica》的手勢,甚至連MV中亞視的臺徽彷彿暗示著張家輝的金句「仆你個街,亞視嚟嘅」,無疑讓人聯想起一幕幕十多年前的經典畫面。若追求陳奕迅更重口味的唱腔,可聽聽《重口味》(Special Club Remix)


容祖兒《出色》


除K歌之王陳奕迅外,華麗之后容祖兒新歌口味亦甚重,找來《食軟雪糕》及《CHOK》的製作人莊冬昕幫忙作曲。跳唱作品《出色》是自《跟珍芳達做健身操》《Scream!》後再次出現的的士高式舞曲,這次除使用強勁的節拍,還在人聲上加上如autotune(自動調音)及不同filter(濾波器)等效果,令聲音機械化、歌曲更具層次。這些混音技術運用在不懂唱歌的人身上只會 招來更大倒彩,但用於有實力的歌手,配合適當的編曲,還是能造出不錯的效果。

Friday 15 June 2012

C AllStar《少數》不夠少


看到有人說C AllStar《少數》「弦樂的編曲之下只有一個人Solo去唱,完全是配合少數這個主題」,差點笑了。我只覺歌曲過於浮誇,完全沒表達出「少數」這主題。

流行樂壇流水作業的歌曲製作過程就是這樣,作曲人不知填詞人會怎麼填,填詞人亦不知編曲人會怎麼編,最後很有可能把製成品弄得四不像。《少數》就是一例子。Edmond Tsang一氣呵成的旋律算得上大路、黃偉文交出他一貫淺白易入口的歌詞、一向為C AllStar編曲的賴映彤亦繼《天梯》《切膚之痛》後再次為組合編上正氣十足的作品。可是當三者於同一作品內結合,問題就來了。

不協調感來自Wyman的主題「少數」與歌曲其他元素格格不入。歌詞中強調少數未必比多數差,只要是正確的事不管多少人認同亦得做下去,「即使我只得少數,但我還是會不相信定數」。然而在音樂上除了「只有一個人Solo去唱」這似是而非的特點外,根本看不出作品到底如何少。旋律並非像張敬軒王菀之《高八度》般挑戰自己的音域,而是安安穩穩停留在適中的高度,而繁多的音符亦已成為最近香港流行曲的象徵之一, 討好著大多數人聽歌只消化歌詞的癖好。

作品在編曲上更與「少數」一詞各走極端,不但運用大量弦樂營造華麗氣氛,中段加入數句電音亦稍覺彆扭。利用這浮誇包裝為求「誰也在這一生某段落做過少數」的共鳴,就像領匯集團舉辦尋你老味活動般吊詭。若勉強說這編曲是反襯出劍峰以一人歌聲獨自抵抗龐大的樂器伴奏,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不了別人吧。

若說真的屬於「少數」的流行曲,麥浚龍的《無念》也許能位居榜首,無論是歌詞或編曲皆走極簡主義路線。另外Hebe的《LOVE!》中詞人施人誠亦以極簡單的歌詞感動人心,香港填詞人不妨參考一下。


《少數》
唱:劍峰@C AllStar
曲:Edmond Tsang@阿房宮
詞:黃偉文
編:賴映彤@groovision
監:簡@groovision

Saturday 2 June 2012

記著吧,這個不會死的夢



音樂可以有很多功能,例如用作娛樂、抒發情緒、幫助睡眠、傳達訊息等。另外亦有一較奇特的功能:令某些事情不被遺忘。這類型歌曲不必以一般音樂標準來評論,什麼唱腔、音準、編曲、混音......一概不用考究。重要的是它盛載著一份民族思想、一份永不磨滅的信念,就已經足以被流傳數十年甚至更久。

要完整地感受這些歌曲所蘊含的意義,不是躺在床上戴著耳機慢慢咀嚼歌詞,亦非在家中扭開那套價值數十萬元的高級音響設備。星期一晚上八點,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這歌與其他意念相近的作品將會從喇叭中響起。你會來嗎?

Monday 28 May 2012

獨立音樂電影《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



嚴格來說《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不是一套音樂電影-至少在形式上它不是。若你走進戲院期待看一齣兩小時的《音樂動起來》式閒談節目、聽聽音樂人的創作歷程、欣賞一連串樂隊的演出和MV......那你將會失望而回。導演麥海珊身為九十年代初期火紅獨立樂隊AMK成員,貫徹了以往那份搖滾精神,以非一般的方向剖析了獨立音樂背後的精神及信念。

電影清晰地分為三部份,分別訪問了My Little Airport的阿P、The Pancakes的Dejay及迷你噪音的Billy。三位音樂人、三個地方、三段故事、三首歌曲。阿P描述了生活在牛頭角的點滴與附近活化工厦的問題,跟nicole演奏了《Rm 1210》;Dejay帶大家來到她兒時居住的石蔭邨,面對與記憶截然不同的社區,在天橋上唱了一曲《How Much Do We Remember》;迷你噪音的Billy則選擇了矗立著「自由戰士」雕塑的尖沙咀文化廣場,一邊談論著公共空間的意義,一邊與樂隊演唱紀念六四事件的《記號》。

三段看似無關連的訪問,麥海珊敏銳地看出了連結性-大家都或多或少提及到「自由」。阿P在牛頭角工厦居住,因為租金每年交一次,因此生活以月份計算,哪些月份需要工作、哪些月份可以休息;Dejay描述了小時候在公屋走廊中遊玩的情景,與鄰居建立著濃厚的感情,這些在商業化的社會已不再看到;Billy在談話中更刻意以自由作主題,在廣場探討著人民思想上的解放。

其實自由並不是這三段訪問背後唯一的共通點。一齣以音樂為題的電影何以絕大部份時間都不在談論音樂,而是拍攝兩位遊走於牛頭角和石蔭的青年,一班坐到廣場地上集會的群眾?這些生活細節表面上跟音樂並沒關係,但對他們來說,其實生活就是音樂的養份,音樂就是為生活而創作的。跟主流樂壇的歌手樂隊不同,My Little Airport、The Pancakes、迷你噪音都不是以音樂作為賺錢工具,而是用以抒發生活情緒的渠道。他們的歌曲都盛載著一定的文化背景、具一定社會性,而本身是獨立樂隊出身的麥導演就是明白這點,才會花大量篇章描繪這幾位音樂人的生活點滴。三篇訪問亦由淺入深,由阿P一人的生活方式,談到Dejay生活的整個石蔭社區,最後更透過六四事件討論整個民族及社會與人民之間的生存空間。越是沈重的內容,越能看出獨立音樂的精髓。

電影不單道出香港人生活的體驗,更有意無意清楚地劃分了主流音樂與獨立音樂的分別。主流音樂重視編曲、唱腔、音樂性、頒獎禮等,但獨立音樂的重點卻不在音樂,反而強調那份獨立的精神、那份追求自由的盼望。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次,根本無法比擬。電影令人了解到為何一隊曲風輕快的二人組合、一個發音奇怪的小女孩和一班由叔叔組成的樂隊即使無甚唱功亦能揚威海外。他們靠的,是那份能顯出生活文化及對社會作出批判的感染力。

還記得紀錄片中Dejay在街上自彈自唱《How Much Do We Remember》時,中途突然停下來讓路給行人走過才繼續演唱。或許她破壞了音樂的連續性,但展現的卻是她對人的基本尊重。這大概就是麥海珊及三位被訪問的音樂人想表達的共同訊息-音樂、電影以至所有藝術文化都必須以人民為主體。



註:《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於2012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兩場皆爆滿,下星期將於兆基創意書院再放映兩場,門票仍然有售。


《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
日期:2012年6月1日及2日(星期五至六)
時間:晚上7:30pm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多媒體劇場
香港九龍聯合道135號(樂富港鐵站B出口 步行約5分鐘)
票價:$60,$30(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的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先到先得)
合辦:麥海珊、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Facebook活動連結:http://www.facebook.com/events/155497257898840/

Thursday 24 May 2012

老老竇竇,The City is Dying



世事都被他看透了。也許Dr. Dylan的金句過了數月早已不紅,但the city無疑正在繼續dying。如果梁栢堅年頭為Kolor寫的《天地會》是對社會明嘲暗諷,那韋然和何沛澄合作的這首《The City is Dying》就是大刺刺用粗口罵遍社會問題的祖宗十八代,發洩過後好不痛快。

我雖不知道Dr. King是誰,但演繹的歌者並不重要,只因這是屬於所有香港人的飲歌。「壟斷、欺壓、加租、逼遷、利益輸送、霸權、通脹、雙非、劏房、有錢大晒」哪樣不是我們每天掛在口邊的話題、哪樣不是城市快將要死的證據?歌詞概括了近月種種備受爭議的事件,每一兩句就點出不同內容,正如打開報紙發現新聞一天比一天荒謬,日日新鮮日日新。由總統套房說到盛女宅男、網絡廿三、尋你老味等議題,方知原來所有事都只是在這一兩個月內發生。狼還未上任,城市死亡的「效率」卻早已加速數倍。

終於,香港人忍夠了。當平靜控訴已毫無用處時,我們只能發出這種坦白、露骨、憤怒的聲音。今年七一遊行,就用這歌作大會主題曲吧。

Tuesday 22 May 2012

無聊瑣碎無意義?-談G.E.M.之祕撈



還以為成為第二代謝安琪的會是唱過《佔領》《我這一代人》,為港人及全球勞動階層代言的關楚耀,怎知跑出來的竟然是最近經常「祕撈」找外快的G.E.M.。

自從G.E.M.鄧紫棋2008年的首張同名EP一炮而紅後,事業就好像一直停滯不前,後來發行的專輯【18】及【My Secret】即使好賣卻得不到更多的關注。畢竟這位巨肺小天后本身歌藝和音樂天份就相當不錯,難以在短時間內作出驚人進步。她音樂風格一直停留於美式電子舞曲的層面,雖然論水準於香港樂壇上別人難以追上,但不少人認為與其聽G.E.M.還不如直接聽外國流行曲好了。她就這樣不斷浮沈了三年多。

2012年是她的小型轉捩點。G.E.M.宣佈舉辦「秘撈Tour」,先走到果汁檔賣雞蛋仔,又擔任亞視天氣主播,日前更花一天體驗外籍傭工生活,好不精彩過癮。旁人都說她搏宣傳,但她一於少理,繼續堅持做這些看似無聊、瑣碎、無意義的事情。然而她在電視節目「音樂動起來」中剖析了她背後的動機:「我以前創作跟現在有分別。 以前我會有親身經歷,但感受不深刻,因為以前的生命比較空白。但現在經歷多了,令我成長了許多、生活豐富了許多,所以當我學會抓緊這些細節的時候,我發覺我的作品題材更加豐富,有很多親身經歷想和大家分享。」每首作品親自填詞的原因也一樣,不想透過別人抒發自己的心聲。

G.E.M.一邊秘撈取經驗,一邊製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What Have U Done》,氣氛比以往作品更激動澎拜,內容亦不再是「愛你愛你愛你愛你」,反而認真起來提倡人人平等、世界大同等觀念。「明明你我只不過差了姓名,明明你我身份証都有星,為何沒戴真皮已彷似缺憾,為何著對高踭會高過人?」寫出這樣一份歌詞,秘撈Tour大概功不可沒。

當然,我們不能要求G.E.M.下月推出的專輯會像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或謝安琪【你們的幸福】般坦白地揭露眾多社會問題,但憑她能夠放下藝人身份去理解基層市民或社會小眾的生活狀況,這一點已值得鼓勵。

政府高官和議員不願睜開眼,就讓歌手們為大家發聲。


《What Have U Done》
Music by Johnny Pederson, Michael Jay, Rike Boomgaarden
Lyrics by G.E.M.
Produced and Arranged by Lupo Groinig
Mixed by Richard Furch at the mixHaus Studios, Los Angeles

Tuesday 15 May 2012

最基本的音樂鑑賞力


先看片:



重點不是在兩位音樂家精彩的二次創作,不是在於他們如何把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和Coldplay的《Viva La Vida》完美結合,而是在於音樂完結後(6:08)鋼琴手Jon Schmidt的訪問內容:

「這編曲是送給我的女兒Sarah,我可愛的七歲女兒Sarah。她很喜歡Taylor Swift這一首歌。有一次我們一起在車上聽著這首歌曲時,她說:爸爸,這是我最喜愛的部份,是在音樂變調(key change)那一刻。那時就像男孩被那可怕的父親嚇走了,以後都不會再回來。女孩快要絕望,但突然間男孩又出現了。男孩說,我跟妳父親談過,問題已經解決,妳快去為挑選一件美麗的白色裙子吧!」

人家一位七歲的小女孩能明確地說出她喜愛歌曲的哪一個部份,再加以自己的理由和解釋。香港人呢?你若問身邊的人「你為何喜歡這首歌」,得到的回答很有可能是「沒原因,就是很好聽嘛」。問題是,為何七歲小朋友的音樂鑑賞力會比普遍香港人高?論音樂知識,大家理應不比小朋友差。

說穿了,其實最基本的音樂鑑賞力源自想像力,而香港人正好在這方面嚴重缺乏。我們不需要知道歌曲是屬於什麼調、利用了什麼音樂手法、什麼樂器等,而是簡單地透過音樂上的變化和歌詞的理解,利用自己的想像力對歌曲作出個人詮譯。小女孩做到這一點,但香港人在急促的生活節奏和自幼填鴨式教育下則很難、或是不願意發揮該有的想像力。

花一點時間想像,從香港流行曲中也會發現不少可愛之處。麥浚龍《無念》最後那個毫無情緒的電子音,貫徹著「無念」的主題;陳奕迅《六月飛霜》在「人人一把口一百種真相」之後的音樂停頓,彷彿一個「怎麼辦」的問號。筆者最深刻的是盧巧音《圍牆》中那三下重複的結他聲,令人感覺被困在圍牆中,怎樣也衝不破枷鎖。

還有什麼其他歌曲嗎?

Wednesday 2 May 2012

他在憤怒,我們在讚好



明明他cover《昨天》的視頻一早已有萬多點擊率,明明打《黑色狂迷》需要更高技巧,但偏偏是Beyond的《我是憤怒》被大家瘋傳,面書在一夜間被不停洗版。也許香港人一直太習慣和諧,才會被點點憤怒刺激到神經。

這位男生對打鼓和音樂的熱誠自然不容置疑,大眾在YouTube上的支持亦當然出於一片好心。但說完又怎樣?家長看了這段錄像,會突然接受孩子把中國語文課本當成鼓皮打得稀巴爛?會突然鼓勵兒女以音樂作為終身職業,朝「不切實際」的理想努力?看罷電子螢幕裡的熱血,轉身大家還不是繼續向現實低頭。

接著故事大概會這樣走下去:傳媒看到大家的瘋狂轉貼,開始邀請他接受訪問。上報紙、電台訪問、蘋果動新聞。某天的鏗鏘集,主題會是「追隨夢想」,我們會看到這位九十後的男生在電視上出現,得知父母因傳媒壓力終於勉強默許他繼續打鼓。經過大家籌款,還給他買了套電子鼓。然而,他因為大家的關注而學懂了虛榮心,因為一夜成名而變得不再腳踏實地,因為許多人的期望而變得好高騖遠。在大社會的薰陶下,熱血少年神話不再。

希望不會變成這樣。希望。

Friday 13 April 2012

那夜凌晨,我看到了逐漸盛放的本土創意文化



流行樂壇喜歡派上倒模而製的情塔歌曲,反觀非主流歌手和樂隊卻經常以作品關注時事議題,反映當代人生活點滴。KOLOR與專屬詞人梁栢堅年頭寫了《天地會》向無線電視劇《天與地》致敬,而最近由高登寫到Facebook的網絡小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大熱,則令有樂隊ISoFeel有感而發,創作了一曲《那夜凌晨》。

歌曲無論在曲風或歌詞上都與小說同樣走驚慄路線,達相輔相成效果。音樂開首一片凌亂,從而浮面的是猶如鬼片中會出現的平淡琴音及迷幻的電結他聲。重複的段落與背後輕喊的女聲產生了一種迷失感,卻又使人沈淪其中,就如小說主角在空無一人的城市裡驚惶遊走,找不到出路。中段升調一剎那的不協調感令作品更加詭譎,而結尾利用了氣笛聲與電話斷線的聲效與小說劇情呼應,盡顯樂隊心思。歌曲最為精彩的是無棱兩可的歌詞--雖然除作者Mr. Pizza外大家都不知小說的發展會如何,但填詞的鍾銘熙仍能在有限的劇情上加以發揮,留白卻不失完整性。

《那夜凌晨》的音樂風格配合著女主音的柔和聲線,令人聯想到日本電影《青春電幻物語》中歌手Lily Chou Chou(角色由Salyu演繹)的《Arabesque》,又或島宮榮子為動畫《寒蟬鳴泣之時》演唱的同名主題曲《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那夜凌晨》與《寒蟬鳴泣之時》更具相近題材,同樣集懸疑、恐怖、推理元素於一身。若論歌曲質素,雖然《那夜凌晨》(歌)與上述兩首日本作品在混音技術與編曲上仍有所不及,但這類型的電幻歌曲在香港寥寥無幾,主流樂壇裡除王菀之和人山人海等人的作品外甚至無處可尋,令人對ISoFeel的誠意之作更加油然起敬。

網絡小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為一位本身寂寂無名的高登仔帶來超過二萬「like」,證明了nobody也能成為somebody,亦衍生著其他相連作品--歌曲和廣播劇已相繼推出,亦有人正努力籌備電影,全都由大家自發創作。雖然Pizza兄未必察覺,但從那夜凌晨起,他正在刺激和推動著本土創意文化。


《那夜凌晨》
作曲 : Jimmy Fung @ ISoFeel
作詞 : 鍾銘熙
演繹 : Lolo @ ISoFeel
監製 : Wan Kit

Tuesday 10 April 2012

日落之前音樂會 (7.4.2012)



天公造美,免費不插電的「日落之前音樂會」由原定的露天花園搬至室內的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讓觀眾能身處較舒適的場地享用更完善的音響設備。演藝劇院有座位提供,但大部份觀眾已聚集到舞台前,人數約二百人。

打頭陣的是二人樂隊Lil' Ashes(小塵埃),成員包括女主唱Pollie與男結他手Jonathan。Pollie歌聲一鳴驚人,雄厚而響亮的唱腔直逼外國的天后級人物,完全把香港什麼「超級巨聲」、「最佳女歌手」比下去。配合著Jonathan一首穩重的結他,Lil' Ashes演繹了幾首翻唱及原創的清新小品,當中包括Russian Red和Olivia Ong的歌曲,還有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中的一曲《The Way You Make Me Feel》。如此高水準的音樂單位卻只獲得Facebook page上僅僅109個like實在令人詫異。若得到適當的宣傳、機會與人脈關係,他們日後定必大紅。

接著出場的是在流行樂壇稍有名氣的音樂創作人李拾壹,演唱他為林侑嘉《自然醒》寫的demo、他在電影《春嬌與志明》中的原創插曲《Anyway At All》還有其他自己的作品。李拾壹帶著點點盧廣仲的可愛形象,歌曲有板有眼,可惜一邊播著音樂聲帶、一邊自彈自唱卻為他失去不少感染力。畢竟預備好的錄音是死的,一場完全live的live show才可見音樂人的真正魅力。下次出席不插電音樂會,可考慮簡單以結他和loop pedal演繹作品,出來的效果能較有感情,亦能為歌曲增添層次感。

Libido是演出單位當中最弱的一群。這隊走民謠風格的樂隊自稱已夾band近十年,但從演出中卻看不出十年功架,也許與他們已有一段時間沒練習有關。無論在唱功、技術以至作品的多元性上,Libido尚有很大進步空間。咬字不清與音響問題更讓觀眾幾乎聽不清歌詞,有點可惜。疑似隊長CK作曲的《呼吸》是最入耳的作品,平靜動人,而結尾唱出榮升高登十大膠歌的《聖鬥士星矢粵語主題曲》,只能說是勇氣可嘉。

過場期間從喇叭中響起KillerSoap的純音樂作品《Did You Hear That?》,令原本已坐到地上的觀眾再次興奮地湧到舞台前。上年發表過首張專輯後,KillerSoap樂迷人數必定增加了不少。基於今次音樂會以unplug形式進行,沒有電結他和完整的鼓套,令樂隊要把他們的作品重新編曲。較柔和的不插電版本比CD版作品有另一番風味,甚至有過而無不及,特別在這大小適中的室內場所裡更顯主音Rocky懾人的歌聲。換過包裝的《Get Rid Of You》《不翼而飛》尤其動人,而最新作品《Pieces》和一首還沒名字的合唱歌令大家有所驚喜。聽著一首首令人陶醉的acoustic之作,確定了KillerSoap在下一張專輯內絕對可以收錄一兩首較靜的不插電作品,讓他們的音樂風格更廣。

音樂會最後由發表過兩張EP一張大碟的Supper Moment壓場,一口氣演繹了八首作品,從早期的《Supper Moment》、《最後晚餐》、到較新的《今夜酒氣吹過》《尋回一碗湯(張袓光)》亦有。雖然Sunny說最近樂隊經常演出令他們長期處於疲累狀態,但是晚Supper Moment亦不失一向的樂天性格,不停釋放正能量與觀眾互動。在鋼琴伴奏下,樂隊演繹了一曲向張國榮致敬的《追》,又挑選了很久沒唱的《肥皂泡》與觀眾分享,與KillerSoap的《Pieces》一樣鼓勵大家要努力追隨夢想。

日落之前音樂會在Supper Moment貼題的《Goodnight City》下完美結束,觀眾卻捨不得離去。看到大家也很期待演藝學院在六月十五號正式舉行的「日落音樂會」。



Wednesday 4 April 2012

清明時節《替你高興》


謝安琪歌曲的歌詞通常不是以意境取勝,而是以簡單的切入點帶出能引起普遍人共鳴的題材。作品精彩之處不常在於某句特別的歌詞,而在於整個意念和主題上,如《姿色份子》、《亡命之途》、《字裡行奸》等其他歌手甚少提及的題材。甚至如《悟入歧途》和《喪婆》同曲異編的反襯,或《十二月二十》和《十二月二十二》災難前後的對比,亦顯填詞人周博賢所花的心思。

若問到謝安琪作品中填得最漂亮的一句歌詞,我會選擇《我歌故我在》的「如泣,如詩,如歌,如癡」。但說到特別喜愛和深刻,那一定是《替你高興》中副歌的最後一句「沒有速度,緩慢裡安睡,無痛地醉」。

《替你高興》在填詞上運用了所謂「一韻到底」的手法,整篇詞不換韻,每一句句尾都以「裡」、「衰」、「懼」、「趣」這韻母來結束。第一次聽這作品時,知道它是描述每個人死後回歸天國那安詳的姿態,所以來到副歌的結尾,我理所當然地以為那一句會是「緩慢裡安睡,無痛地『去』」。「去」字可形容死者平靜地「離去」這動作,亦用上同一韻母,非常順理成章。

然而聽到歌曲的「含笑地『醉』」後,我對整個意境的昇華感到驚嘆。雖然周博賢絕對可以用「去」一字來單純形容死者離世,他卻選擇用「醉」,配合著「無痛」、「含笑」等形容詞,把死者臉上的表情描繪得栩栩如生,極為形象化。「醉」同時亦能表達忘憂、幸福、解脫等意思,為副歌及整首作品帶來餘韻,令人回味無窮。

把死人刻畫得如此唯美,是詞壇甚至文學上少有的佳作。


《替你高興》
唱:謝安琪
作、編:John Laudon
詞、監:周博賢

Thursday 29 March 2012

豬、狼、小明


有特首候選人選舉前頻頻落區「視察民情」,當選後態度卻一百八十度轉,不接請願信亦不回答記者問題。小明剛好相反,選不了特首,反而走到社區送暖。

自《小明上廣州》網絡爆紅,旁人都以為小明擔任了旅遊大使,帶大家暢遊東莞深圳,近日發現這系列歌曲的政治意味竟漸濃,開始脫離小明中華遊的方向。三月香港特首選舉成為城中話題,小明團隊背後的創作人韋然及音樂人何沛澄便打鐵趁熱,與李家仁製作了一首《小明做特首》,狂抽小圈子選舉及其他社會荒唐事之水。歌曲中既談及住屋交通、醫療福利、文化創意等嚴肅的社會議題,亦具不少惡搞意味的題材如「林峰骾唔落chok包,志偉唔再賣大包」,老少咸宜。作品更穿插眾多演藝和政治明星的名字,仿佛達明一派的新歌《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2012》,反映當代的社會形態,令人哭笑不得。

《小明做特首》主題圍繞著意味深長的「猜」字,以八、九十年代的猜拳歌歌詞貫穿整曲。「猜輸猜贏冇緊要,來來來猜啊」正正表達了市民無權參與特首選舉,只能當成遊戲一場,以第三者角度觀戰。反正猜輸猜贏也沒有分別,現實的民調中逾五成四人投了白票,到最後還不是影響不了選委們與阿爺的決定。



被胡先生勸退後的小明沒有氣餒,決定落到社區探街坊。《小明落社區》曲調與系列始祖《小明上廣州》相近,部分rap的內容更完全一致,甚有「還原基本步」之意。關心社區不一定要爬上權力的尖端做特首,其實亦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與鄰里互助互包容。這次創作人沒有刻意加入惡搞原素,以踏實態度製作了一首推動社會正能量的作品,只是一句「人人都開心變做笑鳥」仍見歌曲幽默一面,讓人不禁微笑。

Wednesday 14 March 2012

不笑更可愛?-談藍奕邦【好風光】



「藍奕邦,不笑更可愛」-這標題原本沒有問號的。他05年的自白歌曲《憂鬱小生》有一句「他想笑但你說他不笑更加帥,他想說但怕你誇張亂說出去」,我當初認為這用來形容藍奕邦極為貼切。怎知在過去一年期間,這位創作男歌手竟然拋下那手得心應手的鋼琴、一洗以往最令人深刻的憂鬱氣息、像是破蛹而出般建立了全新形象。起初我拒絕接受這巨變,對他的過份妖艷反感,甚至不明白為何他最近的專輯【好風光】會受到業界好評。放棄以往六張唱片的音樂態度重新來過,真的好嗎?

然而,當構思著如何寫一篇批評【好風光】的碟評時,我卻發現自己不停推翻著「不笑更可愛」之說。沒錯,專輯不再把鋼琴當作主軸,但把重點放在香港少有的電子元素裡;每首獨立的歌曲比較缺乏起伏,卻令唱片在整體上更加完整;藍奕邦的唱腔不再憂鬱,但演繹方面更顯自信。【好風光】原來越聽越入味。

第一首打頭陣的《又燦爛又糜爛》為專輯舉行了一場繽紛的開幕儀式。豐厚的絃樂與跳動的bass line像是派對般吸引著客人的注意,眉飛色舞地介紹這間夜店「黑天鵝」。緊接著的派台作品《晚晚禮拜六》盡顯揮霍,充滿熱辣辣的結他riff、挑逗的性感嚎叫和具爵士風格的鋼琴獨奏,讓聽眾猶如身處酒吧之中。歌曲的旋律與主流徑庭,不停重覆的副歌「晚晚也是禮拜六」音調比段落還要低音,令作品添上張力。

《Cocktail》《密室裡的絲襪》是專輯中意識最大膽的兩首。Cocktail(雞尾酒)原是指一種由多種不同飲料調配而成的混合飲品,在周耀輝筆下卻解釋為性別的混合。一向性向成疑的藍奕邦唱出「男或女女或男,溝一種新意態」和「將性別擴大」等暗示性的歌詞下,不禁如男版何韻詩般成為了男同性戀的代表,高呼「I wanna be gay, why not」。混音時他甚至在音樂和聲效上加重reverb,令歌者猶如身在教堂或大會場中演唱,突出「擴大」一詞,並寓意世界可以容納更多性向的可能性。《密室裡的絲襪》內容同樣曖昧,藍奕邦像說祕密般輕聲在你耳邊撩起你深處的慾望。他為容祖兒和鄭融寫過《垂涎》及《自來水》,但自己唱的作品始終要由別人(周耀輝)執筆,才夠膽演繹那份游走於尺度邊緣的歌詞。

【好風光】中藍奕邦與楊千嬅合唱一曲《黑天鵝》,不禁令人想起楊千嬅的個人專輯【火鳥】。那邊廂的音樂人名單裡亦頻頻出現藍奕邦名字,顯得兩張唱片的關係非比尋常。藍奕邦自己難道不是憑【好風光】浴火重生嗎?作品的音符不高,旋律位於兩位歌手音域的理想位置,因此演繹揮灑自如。樂器的選擇及編曲亦令歌曲顯得充滿彈性,聲效營造出水的氣氛,配合著這「黑天鵝」酒吧場所及經典樂曲「天鵝湖」,形成一曲容易上腦的作品。

專輯最後兩首歌終於重拾藍奕邦舊作的影子。《青春於舞池流逝》旋律性較強,近似【潮騷】中《蓬萊》、《盲年》等風格,屬典型舞曲作品,在歌聲中穿插著搶耳的電子旋律。《這刻非明天》則比【邦】中《靈光》更讓人受到精神上的洗禮。位於專輯結尾的《這刻非明天》為【好風光】作出完美總結-它是唯一一首沒有電子節拍的作品,以緩慢節奏營造出迷幻的氛圍,代表著醉宿至天亮慢步回家的路程。放縱過後,酒精開始沈澱,理智浮現。一切值得嗎?藍奕邦沒有後悔地說「趁這刻非明天」。這主題其實一直貫穿整張專輯,之前每首作品都暗示著想做就該現在做的道理:「未燦爛別回家」、「明日如末日,要趁快去沉淪和靡爛」、「一刻千金散到天光」、「現在是最真實的」......在一片聖詩般的吟唱中,藍奕邦找到了自己,並把他的人生觀分享。

【好風光】在各方面也是一張難得的專輯。即使八、九十年代的音樂風格已不再流行,它仍然向那時代的歌曲致敬;它在內容上完全沒有一絲負面訊息,讓人以忘憂的生活態度盡情享受每一刻;它亦代表著藍奕邦轉型的出櫃宣言,在他個人歷程上極具象徵意義。在推出【藍】【奕】【邦】三張自傳唱片後,他終於認清方向,把最燦爛最糜爛的音樂送給大家。藍奕邦,原來笑著也很可愛。

Sunday 4 March 2012

樂壇變調2-在主流與非主流之間


主流與非主流,跟音樂質素其實完全沒有關係。主流音樂裡有高質素的、低質素的,非主流音樂亦然。「主流」僅代表這些音樂有否打入大眾媒體而已。老實說,永遠做非主流的事情無疑會很辛苦,而成效在初期亦不會高。發表非主流的作品、說一些平時別人不會說的事、令大家聽到不同的聲音,這絕對是一件好事,可惜大眾未必會留意及接受。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先迎合主流市場以得到大家認同,擴大自己接觸到的層面,這樣發出來的聲音才會讓更多人聽到。

筆者我曾經以影迷身份寫信給八十後新晉導演麥曦茵,說她的電影《烈日當空》及短片《香港愛我》《幸福的旁邊》都拍得很出色。我說希望她能繼續製作多一些談及社會議題而有深度的作品,不要只顧著拍《前度》這類商業的青春愛情電影。數天後,我意外地收到她回覆:

要是你知道我現在正在做什麼,你可能會很失望,因為我正在嘗試使用更「入世」的方法走向商業,但我想了幾分鐘,還是決定坦白告訴你了,我的想法是:只有用作品接觸更多的人,才能把藏在作品裡的訊息傳開去,這是唯一而必然的方法;繼續拍小眾東西,就只會有喜歡小眾東西的人圍在一起自我安慰,我覺得你在我的作品裡所獲得的東西,是可以屬於更多人了解,被更多人需要,和覺得需要傳遞開去的東西。
而且在這業內打滾,看到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我覺得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想,而是有很多人,一起,想用創作去改變一些處境,這條路,我走著,非常累,很想放棄,但還是在走著,因為哪怕哪一天,我因為什麼原因不能再做創作了,我還是希望能讓別人都做創作,對生命對生活對一切Say Something,Do Something,這是我繼續做下去的理由。
哪一天你不見了我,不用擔心,我可能是去了無國界醫生的組織或是在哪裡開了給孤兒學畫畫的教室,我一定是在某個地方,某個角落,一個更用得上我的地方,給予愛,和接收愛。

收到回覆的幾個月後,我就聽到消息說麥曦茵會找容祖兒、胡歌以及一眾英皇娛樂藝人拍攝電影《DIVA》。其實我明白的,我真的明白。《烈日當空》以嬉笑怒罵的方式諷刺香港教育制度及社會的荒謬、《香港愛我》以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寫一篇的短詩反映香港人政治冷感,這些作品無疑帶出了很重要的訊息。可惜現實是,她始終要靠陳偉霆和鍾欣桐演出的《前度》、容祖兒和林欣彤演出的《DIVA》才會成名。只要得到更多香港人的注意,她的訊息就能傳得更廣。我只希望她名氣上升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和目標。

麥導演這番說話,原來當年Beyond的黃家駒亦曾經說過。一九九三年五月十日,Beyond成員在旺角一間band房裡接受訪問。被問到Beyond的歌曲越來越商業化、是否在向現實低頭時,家駒如此回答:

有人說Beyond只會玩古靈精怪的音樂,玩正經悅耳的音樂就不行。所以我嘗試寫別人心目中的靚歌,證明別人做到的,自己一樣做得到。這是挑戰自己,不是向現實低頭。不過,我承認Beyond試過商業化,這是吸納樂迷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堅持要玩自己認為好的音樂,而樂迷不懂得、不接受,就會抗拒,覺得煩厭,不想再聽Beyond的音樂,這樣導致與樂迷有距離,我不甘心;所以暫時妥協,待樂迷接受我們後,再創作自己喜歡的音樂。我認為Beyond沒有故意商業化,除非現在我們只玩《大地》、《真的愛你》、《喜歡你》這些歌曲,才是百分百pop band。不過,Beyond沒有停留於《大地》、《喜歡你》那個階段。

在同一訪問裡,他亦說出了那句流傳後世的名言:

香港沒有「樂壇」,只有「歌壇」。你看看每年的樂壇頒獎禮上誰當選最佳歌手?是紅藝人。什麼歌曲入選?全是cover version歌曲。 圈中可話事的人根本不尊重音樂,只以音樂形式去娛樂大家;宣傳歌手,並不是用音樂去打動人心,內容空洞、沒感情。藝人亦會專注在音樂上,做歌星的去拍電影、拍電視,做明星的又走過來唱歌,很多歌手經常出席慈善活動,什麼扶貧、飢饉、到孤兒院、老人院訪問,可是他們的歌從來沒有表達過關懷社會的訊息。為什麼?想紅,當紅者想更紅。

黃家駒在泉下,若果得知現今不少流行歌手都開始在推翻他所說的話,應該會感到安慰。拍攝電影和電視劇、參與慈善活動的歌手不是沒有,但會關懷社會訊息的歌手就明顯比以前多了。陳奕迅的《六月飛霜》就拿了上年三大頒獎禮的歌曲獎項,而C AllStar張繼聰等亦有各自唱出他們對社會的看法。香港樂壇最驕傲的是有一位謝安琪,願意花時間探訪基層然後把所見所聞放進歌曲裡,出道以來每張專輯都能引起社會迴響;我們又有一位何韻詩,放棄大路的《木紋》而去關懷精神病患者,製作出一張揭露一個個被城市遺忘的故事的【Ten Days In The Madhouse】。何韻詩與麥曦茵、黃家駒的想法相同,她說她做完「十日談」這計畫後曾經想過不再當歌手,繼續把時間放在幫助這班被遺忘的人。但考慮過後,她最後亦承認:「始終有些事情是要用歌手這個身份才能做到」。

在主流歌手都開始發表一些非主流歌曲的同時,很多地下音樂亦開始打入主流樂壇。地底出身的KOLOR在眾多熱血搖滾作之間亦有《二月十五》、《時差》這類愛情作品;經常斥罵政府的rapper MastaMic近年開始與不同流行歌手合作;獨立音樂人何沛澄全靠《小明上廣州》製作人這身份打響了名字,讓更多人開始留意他自己的專輯【Shimmer of Dawn】。

無論知名度是高是低、不同的音樂人都在尋找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平衡。周國賢與他背後的Zarahn、Supper Moment主音Sunny的另一隊樂隊鐵樹蘭吳雨霏和HardPack關心妍和ToNick的crossover......到了這地步,已經很難區分什麼是主流、什麼是非主流。不同領域的音樂正在互相交流,開始匯聚到一個新境界。

香港樂壇有沒有變調?答案是肯定的-試問有什麼會永恆不變?雖然唱片公司跟主流傳媒的思想越來越狹窄,令好音樂得不到適當的傳播,但香港音樂人整體上的性格、態度與信念都比以前向著更理想的方向發展。香港的音樂種類亦開始漸漸多元化。雖然我對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音樂不太熟識,但至少我從來沒聽過黎明或張學友曾經與哪對樂隊和rapper合作。其實真的不用慨嘆「香港樂壇已死」這樣悲觀和沒信心。只要你我還能發聲,捍衛我們喜歡的好音樂,香港樂壇就會一直生存下去。Think more positive - this city is living,you know?


Part 1:
樂壇變調1-樂壇是怎樣煉成的

Thursday 1 March 2012

樂壇變調1-樂壇是怎樣煉成的


針對上一集鏗鏘集的「樂壇變調」,雖然在網絡上大受好評,但還是有網民批評內容不夠深入、對樂壇的見解過於表面。這樣的意見其實也有其道理。能在電視上播放、接觸到上下階層市民的節目,又會深入得到哪裡。再者,鏗鏘集背後的香港電台亦是音樂的推動者之一,因為涉及利益關係,無論怎樣也會給自己留點面子,不會完全誠實地揭露當中的弊病。節目為何不停地談及TVB和林峰的《CHOK》,卻不提自己把謝安琪《你們的幸福》播錯為《十二月二十》?港台自己舉辦的十大中文金曲也是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之一,談到「頒獎禮不能反映真實的現象」,又為何不訪問一下自己電台高層他們的心得?這些問題都很值得深思。

討論樂壇是否有變調前,大概應先瞭解一下「樂壇」究竟為何物。它主要由四方面的單位構成:音樂創作人、唱片公司、傳媒、以及樂迷(亦即廣大聽眾)。他們之間的關係絲絲入扣,定義著樂壇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

首先,身為樂迷的我們主要是處於被動狀態。雖然樂迷是唱片公司的「客人」,但我們從來沒有直接的渠道去抒發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產品」。一直以來唱片公司都是在揣摩大眾的口味來製作音樂,根本沒有關心大家是否真的想聽這類型的歌曲。面對資訊發達的互聯網世界,很多樂迷開始投身外國歌裡-這跟移民的道理一樣,是認為這裡差才要搬出去。唱片公司為何不反思問題的根源,反而要去指責問題的結果?你認為大家都不想聽到高質素的本地音樂嗎?

好音樂在香港絕對存在。音樂的演變都經歷了千百年,創作過程從來都沒有太大差別。要是說這十年內香港的音樂突然都變得沒有新意,寫歌寫得山窮水盡、令樂壇整體質素下降,這實在說不通。高質素的音樂在香港不是沒有,只是繩索兩端之間的地方開始腐爛,令好音樂不能從製作人手上順利傳到大家耳裡。

問題極大部份是源於唱片公司和傳媒兩方面,因為他們才是樂壇的主要推動角色。你從來不會聽到福音界、粵曲界、地下band界等說自己是「樂壇」一份子,因為這標籤本身已包含了很多商業元素。近年,變得最快的不是音樂質素、不是音樂人的創意,而是香港這城市的商業模式。由於經濟起飛,大家生活都變得很物質,所有事情都以金錢掛帥。唱片公司以賺錢為先,而傳媒的操守問題亦越見嚴重,令大家都忘記了推廣音樂才是這行業的重點。的確,頒獎禮是反映不了真實情況,但對傳媒來說真實的情況並不重要。林峰拿到金曲金獎,當時節目的收視率不知是多少,但毫無疑問非常高。對傳媒來說,收視率才是最重要的指標。高收視就代表成功,他們不會管你的音樂好不好聽。例如2011年播放的《法政先鋒3》就包含了典型的三角戀情節、典型的警匪追逐戰,卻成為了年度最高收視率的電視劇。相反,網民力撐的《天與地》叫好不叫座,但TVB甚至連主題曲都沒有打算推出,由此可見電視台是依照什麼來辦事。

傳媒不會在意向誰頒發什麼獎項,而諷刺的是大家也沒有對哪位歌手拿到什麼獎項感興趣,反而習慣了視頒獎禮為一場場鬧劇。新城的豬肉獎、TVB的小圈子,這是眾所週知的事。香港人喜歡剝花生看惡搞,從《尖尖尖》、《嗶嗶嗶》和李家仁《小明上廣州》網上的點擊率看已經很明顯。傳媒就是抓緊這弱點,去選擇一些未必真的是最高質素、卻有一定話題性的音樂來推廣。這樣的惡性循環令樂壇持續在不健康的狀態。

作為普通市民,音樂人製作什麼音樂、唱片公司跟傳媒怎樣宣傳,我們真的控制不了。但如果我們完全放棄香港樂壇而只聽外國歌,本地音樂就只會變得越來越差。若大家見香港政治形勢不妙而全都走去移民,那我們真的只能審判this city is dead。

我們能夠做的其實很多。積極發掘香港用心做好音樂的人,然後幫忙推廣他們的音樂,令更多人認識他們。好的本地音樂在YouTube上隨處可見,來分享他們的影片、支持他們的唱片和音樂會、告訴朋友「這位歌手很棒!」。這才是對抗劣質音樂的最好方法,而不是在面書不停分享《CHOK》和《食軟雪糕》等片段。因為科技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傳播度最高最快的新媒體,而不再是電視和電台。如果我們能斬斷傳統媒體甚至唱片公司的影響力,直接接觸音樂人,我們就能脫離這惡性循環,掌握自己樂壇的命運。

謝安琪曾對傳媒說:「孩子喜歡吃屎,難道你就給他喂屎?」面對香港樂壇,為何不問問自己:「父母把屎喂給你,難道你就要張開口吃?」


Part 2:
樂壇變調2-在主流與非主流之間

Monday 27 February 2012

99% vs 1%-關楚耀 MastaMic《佔領》



近年討論社會議題的流行曲開始越來越普遍,除了題材不斷增加之外,歌詞就亦漸見淺白露骨。謝安琪×周博賢這組合的《姿色份子》《囍帖街》《十二月二十》等歌曲固然街知行聞,從地底開始浮面的KOLOR間中仍有《Get So High》《天地會》等有火之作,甚至連陳奕迅上年亦唱出《六月飛霜》《沼氣》向社會提出控訴。最近佔領華爾街、佔領中環、打倒資本主義和金融霸權的聲音日益漸大,則令關楚耀、MastaMic、小克及馮翰銘看準機會,合力打造了一曲氣勢逼人的《佔領》。

MastaMic身為香港的rapper已常於作品中諷刺時弊,但他敢於與流行歌手交流擦出火花,每年年底亦會發表一首總結該年香港政治娛樂大小事的「HK Rap Up」,備受圈內圈外人重視。另一方面,關楚耀於09年日本藏毒事件後則推出過專輯【Here I Am】,可惜傳播度不高。這次與MastaMic合作,一洗往日悲哀代言人的形象,嘗試以更成熟的唱腔示人,的確是很值得鼓勵。

《佔領》在曲風上很像外國Linkin Park的作品,可能與沙啞的吶喊聲與rap的交錯,以及歌曲的結構有關。這代表的不是誰抄襲了誰,而是香港流行音樂的風格終於多元化起來,開始能夠與其他國家的樂壇匹敵(即使路還是很遙遠)。Alex Fung為歌曲編上豐富的搖滾節奏及在末段使用連綿的半音,令人想起他上年與王菀之合作的《水百合》,看來將會成為他作品的特徵。

這首談論全球佔領運動的歌曲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在音樂上埋藏著暗示主題的蛛絲馬跡。在現時的資本社會中,1%的權貴掌控著99%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畸形的制度不斷加劇著貧富懸殊等各種問題。若細心留意《佔領》的樂器運用,會發現歌曲大部份的元素都是低沉的。流行鼓、電結他、關楚耀和MastaMic刻意壓低的歌喉,這些低頻率的聲浪支撐著作品的生命。相反在半空浮動的鍵盤音符就只具點綴作用,對整體的旋律和節奏沒有太大影響。這才是99%與1%應有分配。很多時候人們聽音樂時會簡單地認為「高音=好聽」,聽到某某唱出海豚音就會盲目誇獎。然而,是鼓手打出來的拍子,是低音結他彈的bass note,是樂手奏出來的和弦,是這些較低音卻常常被忽略的音樂元素才定義著作品的存在,而不是哪位歌手的海豚音。佔領運動的精粹亦然,目的是要讓99%的人民拿回屬於他們99%的權利,以及應有的名份。

無論這是否過份的解讀,《佔領》都不是一首單純的作品。佔領運動是一場重整世界秩序的公民抗爭,而這歌曲同時亦是關楚耀企圖打破框架、為樂壇帶來新元素的沖擊。還真的希望這兩場革命都不會徒勞無功。


《佔領》
唱:關楚耀/MastaMic
曲:馮翰銘/關楚耀
詞:小克 /MastaMic
編:馮翰銘
監:馮翰銘

Wednesday 22 February 2012

浮誇的黃偉文與獨男林夕


(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人民網

剛辦完一連六場Concert YY個人作品展的黃偉文顯盡他浮誇的一面,用十倍苦心誓要做香港最突出的一位填詞人。換上形象百變的服裝、把紅館染成一片粉紅色的燈海、邀請到一位位歌壇天皇天后上台獻唱、甚至讓彭羚重開金口、Swing和Shine短暫復出、側田和陳曉東回港表演......面書一連六天被洗版,正常人的確不夠你富議論性。

他自稱是「樂壇搾lift人」,雖然口氣大了點,但這樣的自誇也不無道理。第一,在詞大於曲的香港樂壇,唯有靠填詞人才能讓歌曲得到廣大樂迷認同;第二,看到Concert YY眾多場次的歌單,我們才真正明白黃偉文歌詞的普及性。不聽還好,一聽就會發覺原來K場上的流行曲幾乎全被他壟斷。他的歌詞造就了無數歌手的成功,帶他們走到事業巔峰,包括容祖兒的《痛愛》《心淡》《我的驕傲》、Twins的《明愛暗戀補習社》《下一站天后》、謝安琪的《囍帖街》、何韻詩的《勞斯萊斯》《木紋》、陳奕迅的《苦瓜》《沙龍》《最佳損友》。這些歌曲大家在卡拉OK上都是必選之作。面對這樣稱霸詞壇的人物,不禁令人心想:究竟有沒有hit歌不是由他填詞?

當然有。楊千嬅的首本名曲《少女的祈禱》及《姊妹》《小城大事》、陳奕迅05年翻身之作《夕陽無限好》、側田第一首主打歌《好人》等,這些都不是出自黃偉文手筆。填詞人是誰?自然是詞壇另一位偉文-林夕。

黃偉文和林夕,千禧年代兩位不能被取代的填詞人,兩個絕對的存在。他們倆是什麼關係?競爭對手?死敵?林夕比黃偉文早七年開始盛產(林1987年,黃1994、95年),而黃偉文在Concert YY上稱林夕為「偶像」,他們私下亦有來往。與其說是對手,他們感覺上更像是會互相分享經驗的朋友。即使如此,兩位填詞人都有意無意在不同作品上暗中交手:同樣是訴說成長中的領悟,黃偉文有《給十年後我》,林夕也有寫給at17的《101727》;同一張側田的唱片【Justin】,兩位竟然分別交出對立的《好人》和《我不是好人》;05年林夕和周耀輝等人合作填寫了盧巧音探討人性和充滿佛教意味的專輯【天演論】,08年黃偉文同樣與周耀輝及其他人負責了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裡描述社會議題、惹人爭議的歌詞。兩張大碟都是近十年具完整概念及耐人尋味的出色之作。他們作品列表裡實在存在太多相同的巧合。

黃偉文說過:「在每一位唱得好的歌手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hit歌前,我一定會繼續寫詞,直到他們有為止」。他的確帶紅了很多歌手,把他們送到頂樓紅館,但這些所謂「hit歌」代表的僅僅是流行指標,代表聽眾是否能認同及投入歌詞內容去。若論歌詞質素、是否能營造一幅幅動人意境、論歌詞背後的性格和態度,始終是林夕的作品更令人動容。

給古巨基寫過《獨男》的林夕曾患上焦慮症,才讓他如此細膩地描繪了孤獨哀怨的心情。其實不止《獨男》,他不少發表過的作品亦流露了那孤僻的性格及銳利的筆鋒,最明顯的莫過於他贈給王菀之和麥浚龍的詞。在歌頌梵高一生的《畫意》、描述少女夢想幻滅的《(巴黎沒有)摩天輪》等歌曲中,不難看出林夕為王菀之傾血奉獻的心思。也許是二人我行我素的性格極為吻合,令填詞人為唱作人度身訂造了《我來自火星》和《水百合》兩首忠於自我、若無旁人的作品。諷刺的是,這位林夕最想從樂壇中拯救的女歌手,到最後還是要靠黃偉文一首《末日》才首次獲得叱咤樂壇頒獎禮的歌曲獎項。另一方面麥浚龍剛好相反,憑著一曲黃偉文的《耿耿於懷》紅起來,後來卻是跟林夕合作《弱水三千》、《無念》等含佛學思想的作品才找到屬於自己的歌曲風格。

說到林夕廣為人知的作品,當然還包括他跟Christopher Chak、Alvin Leong和陳珀四人包辦曲詞編監的《富士山下》、《鍾無艷》、《不吐不快》、《搜神記》、《一絲不掛》和《你們的幸福》等年度金曲。不像「為何用到盡了至知哪樣緊要」般淺白,每一份詞都異常具深度,每每需要再三細嚼方能領悟箇中妙處。

黃偉文和林夕的鬼才都不是常人能及,但二人卻於不同領域各佔其位。黃偉文多談及人人都接觸的話題,利用較淺白易明的歌詞令大家得到共鳴,如一首上年大熱的《那誰》就剖白了眾人的失戀心聲。他歌詞注重的是「流行」成份,傳唱度必需高,因此才有能力讓紅館變成一個兩個半小時的卡拉OK場所。相反雖然林夕作品中也有不少耳熟能詳的口水歌,但他的佳作往往是勝於內容夠深入和具討論價值,一首《六月飛霜》剛派台就令大家議論紛紛。林夕也比較會說故事,能為歌手度身訂造貼身的衣裳,如楊千嬅《大傻》、《火鳥》等作品。

也許是與二人背景有關,令他們在作品取向上有所分歧。黃偉文於中大社會工作系畢業,大概更懂得如何捉摸人群心理,知道怎樣寫的歌詞才會紅。林夕則畢業於港大中文系,因此較斟酌於文句語氣,著重詞藻意境,自然令作品添上一層文學美。然而就像書店小說區的情況一樣,縱使九把刀和張愛玲各有其讀著,能登上暢銷榜、受更多人愛戴的,永遠只會是寫作風格較通俗易明的一方。


延伸閱讀:
Concert YY 黃偉文作品展 (14.2.2012) 說話內容
梁偉詩、黃津珏-Y詞.Y騷.WHY Y?vs 歌詞霸權?歌手玩完?

Friday 17 February 2012

Concert YY 黃偉文作品展 (14.2.2012) 說話內容



在此收錄黃偉文於Concert YY黃偉文作品展第六場(二月十四日)的說話內容。

圖片來源:晴報
歌單參考:3C Music

==========================================

Opening music:給十年後的我、好心分手、心淡、勞斯萊斯、陀飛輪、(你沒有)好結果

==========================================

謝謝大家來到紅館跟我一起過情人節。我說過如果我有機會在紅館開演唱會,我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全場變成粉紅色(大家都搖擺著粉紅色LED燈)。沒錯,我有一個紅館夢。我跟很多香港人一樣,自小就決定了將來要在紅館開一個個人演唱會。正確的日子應該是「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的時候。很可惜,我不久就發現其實我是一個不懂唱歌的人。但是,人其中一樣最美麗的東西就是想像力。一個不懂唱歌的人,要如何在紅館舉行一連六場的個人作品展?我想到了我的方法,你們不要抄我(笑)。

一年六晚,今晚來到最後一晚。身邊不斷有朋友問我,你會不會是第一個以填詞人身份在紅館開演唱會的人?我沒有翻查過,因為這不是我追求的事。我所追求的,是希望我是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而不需要減肥的人(脫下外衣)。今晚我答應大家,一定會有一個異常「豐滿」的晚上。

起音樂前,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要跟大家先溝通一下。昨晚第五場的演唱會,有人在網上看到兩張門票被炒至三萬二千八百元。我只想借這個機會在開場前問問大家,有沒有人想把今晚的門票賣出去?我想大概可以賣到五萬元了。你們如果有人後悔的話,還來得及。請拿著你的兩張門票走出去,外面一定會有人拿著五萬元等你。有沒有?

沒有的話,大家準備好了吧?騰訊微博Concert YY黃偉文作品展第六場,正式開始!

==========================================

何韻詩:《艷光四射》《你是八十年代》《光明會》

蘇永康:《那誰》

盧巧音:《好心分手》

陳曉東:《水瓶座》

==========================================

這是一個只是說感謝說話也能說上三小時的晚上。例如這價值連城的珠寶,我要感謝Chanel的Fine Jewelry。這些鞋子,我要感謝有名師專程從意大利飛過來的Giuseppe Zanotti Design。對,我們這次所有歌手的鞋都是他設計的,很厲害。

我還要感謝騰訊微博,自從有了它們作我們的主題贊助、合作伙伴後,我們又多了過億人知道今晚的音樂會。它還幫我們舉行了一個很有趣的遊戲。每一晚來的朋友看完後可以發出一條微博,說出每一晚令你覺得最難忘的畫面。前五晚已經有得獎人了,今晚還有一位,雖然沒有明天的門票可以給你, 但會有一份全套連簽名的紀念品禮包。沒有簽名的外面還有售,最後今晚,但有簽名的只有他才有。這位朋友叫......不要以為改了這帳號名稱會有較大的機會得獎。他叫「YY歪歪」。我選他並不是因為他這個名字,而是他寫的內容:「小時候有抄歌詞癖,聽著電台抄、對著Yes card抄……當我看著Concert YY半空中的歌詞,我彷彿又回到那時,暗戀抄歌詞、發姣抄歌詞、給母親罵抄歌詞……看完演唱會後回去找到在櫃裡深處的陳年yes card,鄭秀文暗閃已退色,但我的回憶好像有回色彩!」後面多謝我的說話就不說了,應該我來謝謝他。

最後一晚,都要說一些心底的說話。很多人知道我這些年減產了。我是減產,但不是停產,因為我有些事情捨不得。或者應該說,我有些事情不服氣。我覺得在香港,每一位唱得好的歌手都起碼應該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流行歌。但現在不是每一位也有。所以在每一位唱得好的歌手都有一首hit歌之前,我一定會繼續寫,直到他們有為止。

或者這就是我的命運。有時我會想,填詞人究竟是一份怎樣的工作?有時我覺得我們是「寫信佬」,有時我覺得我們是「問米佬」。這幾天我卻有一個全新的看法。對一些唱得好的歌手,我做了什麼?我做的是駕駛一個交通工具,把他們送到他們想去到的位置。換句話說,我覺得我是一個電梯男。為什麼?因為如果你唱得好的話你來找我,我會駕著電梯跟你說:三樓,流行榜冠軍。四樓,銷售榜冠軍。頂樓,紅館。

所以其實我的真正身份是「樂壇搾lift人」。

以下這位歌手,我記得我數年前在收音機上聽到她唱歌,我覺得她唱得超級好。於是我主動打電話給她的唱片公司和監製,我說我好想為她寫一首歌。結果還寫了幾首。之後我第一次在紅館這個舞台聽她唱歌時,我一邊看著她的演出,心裡有句說話很想跟她說:頂樓到了,希望你好好享受。而我?我要下去了,我要接更多人上來。

==========================================

謝安琪:《神奇女俠的退休生活》《囍帖街》

容祖兒:《桃色冒險》《跑步機上》《隆重登場》

黃耀明:《這麼遠(那麼近)》《我這麼容易愛人》

王菀之:《小團圓》《末日》

==========================================

要展示一下,新裝來的(轉圈炫耀裝束)。這件衣服是我一位北京的設計師朋友,昨天特別飛過來給我,希望我最後一場穿的。我很喜歡,謝謝。我亦很想知道,這衣服的靈感是否來自中銀大厦?(外衣的表面都是反光銀色。)

說說紅館吧,這個我夢想的地方。你說如果紅館是一個有靈性的人,你覺得她浪漫嗎?(觀眾:浪漫!)浪漫吧!為什麼? 請提出理據。(觀眾:很閃!)閃?閃的是我,跟紅館沒有關係。我是有理據的。我上年申請這個台期的時候,我在想究竟他們會給我一個什麼時間。最終他們跟我說,是由2012年2月6號至2月14號。我覺得這樣很浪漫……是中國的元宵節至西方的情人節!浪漫到極點。

但有時候我又覺得她不是很浪漫。因為做演唱會的時候我發現紅館的設計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每行只有十三個座位,即是說總有一個人要單獨坐。我覺得她是有心要拆散某些情侶……坦白說,我們演唱會的第一場說爆滿,其實有些單座位是空缺的。你知道每行多一個,其實多了三百多個座位。做完第一晚後,所有單座位竟然全部賣光了,超級厲害。所以今天藉著情人節,我覺得我們要感激身邊的情人,但更加也要感謝這些單獨坐的人士。為了答謝他們,我會盡我本份拿出我最拿手的表演:換衫。對,只是換衫而已。如果我懂唱歌就不用寫歌詞了。你覺得我還有其他能表演的事情嗎?

(吳君如:你懂唱歌的!)

==========================================

黃偉文、吳君如:《初一十五》

何韻詩:《再見露絲瑪莉》《明目張膽》《木紋》

梁漢文:《PG 家長指引》

薛凱琪:《奇洛李維斯回信》《男孩像你》

彭羚:《小玩意》

彭羚、容祖兒:《心淡》

==========================================

Magical。我只想說這個字:Magical。謝謝Cass,謝謝祖兒。

到了第六晚,是時候讓我回顧一下我到底做了一件什麼事。本來,我只是想做一個大家都能由頭到尾跟著唱的音樂會。這其實也成功吧?但到了最後,我發現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是一個充滿愛的音樂會。最近很多朋友都跟我說,這幾晚在網上不同的平台都看到我這個演唱會的點滴。有位朋友前幾天來探我,他說:「你很誇張!最近我到唱片店裡,發現整條隊的人也是在買你的精選碟!……還有Whitney Houston的。」好的歌手大家是應該懷念。如果我有時間買唱片,我也會買Whitney Houston。不過這又同時令我想起,我們還有很多活生生而唱歌又好聽的歌手在香港。

過去五晚,你敢說你沒有看到全香港最精彩的歌手在這裡演出?不斷聽到有人說:「Shine重組吧!」「側田不要留在北京!」「陳曉東你多一點回來!」「傅珮嘉你不要常常照顧兒子!」其實當初我們為何會開麵鋪、去賣保險、去照顧兒女、去拍戲、離開香港?為什麼我們不花多一點時間留在香港?

其實我很討厭那些人云亦云、經常說近十年的廣東歌沒有以前好聽的人。我很討厭上年最多人投票的歌曲是《那些年》。我不是輸不起,我人生經常也會輸,只是這幾年才贏回一點點。我恨的是當大家有權用你的一票來投選的時候,你們不去支持自己本地的流行歌曲!我多說一次,如果你這幾晚在這個舞台上看到一些很厲害、很佩服的歌手和音樂人,請你們廣傳開去。我能夠做的,我已經做了,接下來就靠你們。

我記得李麗珊拿到滑浪風帆金牌的時候,她說:「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我想說,香港的歌手和音樂人,不但不是垃圾,他們還能把垃圾重新化為神奇。

==========================================

傅珮嘉:《絕》

盧巧音:《垃圾》

容祖兒:《破相》

黃耀明、彭羚:《漩渦》

==========================================

感謝我的好朋友。

做填詞人其中一個好處就是有很多很多朋友。因為好像透過歌詞,我們能跟很多人交心。但這也是一個缺點。很多人看過歌詞後就以為很瞭解你、知道你想什麼,知道你下一個動作或決定。很多人覺得我的歌詞全都是他們經歷的事情,所以覺得他們對我認識很深。但其實真相是怎樣?

我記得我和我的偶像林夕,他今晚有來,他坐在哪裡?對了,我想跟你說一句,如果你要辦演唱會的話,需要服裝、執導,我會隨時on call。我曾經跟他討論過,究竟我們寫的歌裡面的橋段、內容、情節,是否全都是真實的?我跟他的答案都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寫出來的東西,其實會發覺太過真實,太赤裸,太嚇人,所以我們會把情節改掉,例如把「冰島」改為「孟加拉」,「洗衣鋪」改為「涼茶鋪」之類。這是為了不想我們的ex聽了歌曲後意氣風發,覺得我們還念著他,傷了我們很深。這就是真相。

我認為寫歌最有趣的地方都和「暴露」有關。你可以自己決定要暴露多少。當我有一些價值觀、一些態度很想表明的時候,我會寫得很淺白。但如果有些事我只想和知音人,「識我者」分享,我會用一些比較神祕、奇怪的寫法。例如以下這首作品並不是很多人熟悉的歌曲,但我及歌手在這首歌裡埋藏了很多神祕的密碼。如果能夠解開的人,我想就能跟我們做朋友了。今晚,我跟她為大家打開我們的《黃色大門》。

==========================================

容祖兒:《黃色大門》《痛愛》

李蕙敏:《(你沒有)好結果》

何韻詩:《勞斯萊斯》

何韻詩、陳奕迅:《芳華絕代》

楊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勇》《野孩子》

陳奕迅:《最佳損友》《陀飛輪》《葡萄成熟時》《單車》《浮誇》

==========================================

經歷了六晚,有些事情我看得很清楚。這場表演並不是為了讓你們對我歌功頌德。這場表演,第一,是為了把掌聲還給這一班如此出色的香港歌手。第二,是讓我重新學懂很多關於「愛」的事情。我每一晚也被很多愛包圍,謝謝。

我現在終於明白產後抑鬱是什麼一回事。我真的覺得這幾個禮拜,每一個人都當我是大肚婆,對我好得不得了,什麼也讓我先做,什麼事也會照顧我。其實……我有點擔心明天自己要怎樣過。但不要緊,我人就是這樣,我從來都很懂得如何爭取大家對我的愛。因為其實從小到大我也不是那種很容易討人歡喜的小朋友。所以每一滴愛,我覺得我都是賺回來的。而有幸地,香港人一直也對我很好,謝謝你們。

有時候我想,香港七百萬人,可能有一百萬、二百萬或是三百萬人唱過我的歌?但我總是覺得差一點點。很多人盛讚、大讚、小讚、或是誇獎小弟寫的東西,但我父親母親,他們從來也沒有說過我的歌寫得好聽。我心中的解釋就是:傳統的中國父母是這樣的。所以雖然我很介意,但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告訴大家,他日有機會成為別人父母的話,不要做一個傳統中國父母。

幸好世上有樣東西叫智慧。當你發現你家人不特別誇獎你的工作、你畢生的事業時,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我想到,你可以找一班新的家人。這班家人過去六晚也陪著我在這個地方。我多了六萬多位家人。謝謝你們。因為你們的掌聲,我覺得我醫好了一個四十多年的病。

是時候說再見了。我的說話通常都是真的,我說在未來十年我應該也不會再辦一個類似的音樂會,因為我欠我朋友的實在太多。但與此同時我亦想告訴大家,當你做人做了這麼久,難道你沒有發現,其實十年真的過得很快?我們很快會再見面。謝謝。

==========================================

陳奕迅、蘇永康、黃耀明、容祖兒、何韻詩、薛凱琪、黃偉文:《給十年後的我》

彭羚 feat. 群星:《給我愛過的男孩們》

Sunday 12 February 2012

【公告】面書專頁


網誌成立一週年,弄了一個Facebook page作慶祝。有興趣可以讚一讚我,感謝支持。

連結:http://www.facebook.com/enjoymentis

Thursday 9 February 2012

鐵樹蘭《忘不了》、KillerSoap《不翼而飛》、RED 《佛陀》


上年都推出了首張專輯的三隊獨立樂隊鐵樹蘭KillerSoapRED分別在年頭推出了他們的最新「派台歌」,派到的不是發放大氣電波的電台,而是現今更具影響力的網絡巨人YouTube。得不到主流媒體垂青,不如親自把歌曲放到網絡上,接觸到的層面反而更大。



鐵樹蘭的【讓信念繁衍】受到兩家獨立團體3C MusicBitetone賞識,被認同為上年質素最佳的專輯之一,今年又馬上灌錄了另一作品《忘不了》。《忘不了》在他們眾多live show中演繹過的次數已不少,樂隊的支持者相信耳熟能詳,此時終於出現錄音版本。這六分鐘的搖滾無疑包含了鐵樹蘭的精髓,更彷彿【讓信念繁衍】的濃縮版,無論是《格式化》的極力嘶喊、《荷理活道》強烈的旋律感、《生命》機關槍般的節奏、還是《往事兒》中由平淡至激憤的層遞式演變,通通都精彩地表現在這作品裡。中段由「放開我」起那突然平靜下來的反高潮來得太妙,先抑後揚地把情緒集中起來,於末段一次性爆發。鐵樹蘭的音樂就像一瓶烈酒,雖然難入口、不是人人能接受,但一旦愛上後就很容易沉淪其中。



KillerSoap的音樂沒有語言上的限制,【Bittersweet】中的歌曲就有英語的,國語的,英語國語混合的,甚至純音樂也有。這次他們終於公開了首支廣東話作品《不翼而飛》,連同自家製作的MV同時發放(即使他們還欠大家一些舊歌的MV)。樂隊那J-pop與英倫搖滾重疊的曲風,及主音Rocky獨特的聲線都是他們賣點之一,將其加諸於一份廣東詞上更顯他們集百家之長時亦具強烈個人風格。《不翼而飛》雖在結構與旋律上都較之前的作品簡單,Rocky在進入副歌時的高音位亦稍有進步空間,但整體還是看得出這是KillerSoap的誠意之作。



像《不翼而飛》一樣,《佛陀》同樣是樂隊RED的第一首廣東歌。作品承繼了上年【Welcome to the Empire】的曲風,屬香港少有的典型重金屬風格。廣東詞解決了之前英語作品咬字不清的問題,聽起來更加順耳,而近九十年代Beyond式的唱腔亦具一股熟悉感。《佛陀》中段的guitar solo把音樂空間填滿了高度的爆發力和速度感,表現了成熟的音樂造詣。RED把歌曲編成一首史詩式搖滾作品,無疑忠於樂隊那火紅的熱血信念,誓要把他們推到更高峰。

Friday 3 February 2012

感性無罪-周柏豪與Post-Rock



周柏豪借最新EP【Get Well Soon】把關懷送給病友,當中點題之作《只有一事不成全你》更祝福朋友早日康復。除了歌名稍長外,歌曲長度亦不甘示弱,達六分多鐘--前半與別的流行曲無異,後半的三分鐘卻是沒有歌詞、只有少量人聲的純音樂。要加上「純音樂」這標籤,只因沒有歌聲只有樂器的音樂在這年代已成為少數。人們會視多數的事物為正常,少數的才需要被標籤註明。在盛行歌手而非artists的香港流行樂壇裡,說到「歌」你馬上會想到「誰唱的」,卻忽略很多音樂其實只有樂手,沒有歌手。

《只有一事不成全你》的純音樂部份由怒花團隊演繹,曾與他們合作的包括方大同、薛凱琪【August Girl】及容祖兒《牆紙》等。周柏豪說希望他患病的朋友能感受到這outro的正能量,因為那是怒花的樂手們刻意炮製的。其實這部份不應只被視為outro,反而是整首歌曲的精華所在。在綿綿不斷的鼓聲和絃樂推進下,歌曲的氛圍令人盪漾,彷彿有騰雲駕霧之感。它的餘韻令人聽得出神,相信那位與病魔掙扎的友人亦會從音樂中找到希望。


周柏豪與何韻詩同是感性之人,都在《只有一事不成全你》及《木紋》裡利用如此情感氾濫的音樂作結尾。這些部份有點像一場演唱會中的最後一首歌,借純音樂讓歌手有時間離開舞台,同時把演唱會的氣氛延續下去,讓觀眾帶回家。然而在錄音版本的流行曲上,這做法無疑是罕有的。在《只有一事不成全你》和《木紋》兩首歌曲的對比下,周柏豪的作品顯得更為動容,大概因為它更具後搖滾風格。

後搖滾(post-rock)是一種起源於八、九十年代,著重以聲音抒發感情的音樂分類。此風格運用的樂器與一般搖滾樂的分別不大,但樂手更注重的是音樂整體的音色和質感,而非旋律或歌詞。事實上,大部份後搖滾作品都沒有主唱,即使使用人聲時亦多數視它為一種令質感更豐富的樂器,並不是用作表達歌詞的媒界。像《只有一事不成全你》的尾三分鐘一樣,後搖滾樂慣於把主題旋律不斷重複,在微小的變化下慢慢推進,因此樂曲的長度有機會達八至十分鐘或更久。

外國有Sigur Ros(冰島)、Explosions In The Sky(美國德州)等成名的後搖滾樂隊,但在香港的Elf FatimaFragileSlept In Spray(已解散)、More Reverb等玩這種音樂風格的樂團卻鮮為人知。首三隊樂隊有幸推出過一兩張EP,但知名度仍然不高。畢竟節奏緩慢和十分鐘一首的歌曲,並不會得到習慣速食的聽眾和主流媒體支持。

正因如此,周柏豪派上《只有一事不成全你》作為EP的第二主打是值得嘉許的。在流行樂壇上聽到具post-rock風格的作品實在令人鼓舞,儘管只是半首。作品的後半部份冒著於K房被停唱、音樂播放器被飛歌、電台上被斬短的危機,周柏豪仍然堅持完整性,不願把歌曲減至一般流行曲的長度。沒錯,香港樂迷是時候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了。


《只有一事不成全你》
主唱:周柏豪
作曲:周柏豪
填詞:陳詠謙
編曲:怒花 @ novasonic
監製:周柏豪、Randy Chow、徐浩、Edward Chan @ novasonic



《The Sky is Full of Petals》+ 《Outro》(live)
演出:More Reverb
活動:Hidden Agenda搬遷救亡音樂會
日期:2011.12.31

Saturday 28 January 2012

音樂影片中的香港


音樂影片(MV)的作用有很多,能讓樂迷更加投入歌曲的感情中,或是把歌詞上的含意延伸到畫面上,達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受。就算是最劣質的MV也會拍拍歌手的樣子,彷彿他/她在你面前唱歌給你聽一樣。最近找到了幾首音樂影片都以香港的街道為主題,在眾多無厘頭或情情塔塔地演戲的MV之中特別有親切感。

要以香港作為視覺佈景的音樂可能會是像C AllStar般懷念舊區香港,呼籲大家要繼續愛惜這城市,或是像White Dimension的何沛澄或韓國歌手成始璄,以穿梭於街道間的鏡頭顯出主角們對愛情的迷失和徬徨。在英國長大但最近回流香港的網絡歌手Kevin Kaho Tsui亦欣賞故鄉的夜幕美景,利用五光十色的畫面配上自己的原創作品《Dear Florence》。

同樣是拍攝香港景色,另一邊箱的特區政府宣傳MV卻顯得極為冰冷和陌生,完全缺乏了香港人向來注重的那份人情味。政府為某些事情慶祝時偶爾會花錢創作歌曲、拍攝音樂影片作宣傳之用,例如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主題曲《始終有你》,或2010年上海世博香港館主題曲《無限城市》,以高樓大廈及名勝景點作為拍攝重點。它們的確突出了城市的科技發展、金融地位和旅遊消費的價值,但這些畫面實在難以與普遍香港人產生共鳴。這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而是以糖衣包裝作裝飾的宣傳伎倆。還是從民間歌手的音樂影片中,我們才能看見這個城市的可愛之處。


C AllStar《別讓小島沉沒》


White Dimension《蔓延 Pervasion》


Kevin Kaho Tsui《Dear Florence》


成始璄《我很好》



上海世博2010香港館主題曲《無限城市》

Wednesday 25 January 2012

祝心想事成-周國賢《天馬行空》



從周國賢2009年回歸樂壇後一直都沒有特別留意他的作品。總覺得他的創作過於怪誕,旋律音符不規則地上下遊走,整體的流暢度也不高,像是刻意堆砌出來的一座畸形建築物,我實在不太懂欣賞。近日有人大力推介這位創作歌手最近的表現,終於再次試試他上年的歌曲,讓我一聽就愛上了這首收錄於【This Is Not The End】的《天馬行空》。

《天馬行空》在周國賢云云創作之中讓人耳目一新,不但沒有牛頭不對馬嘴的旋律,更是難得感覺行雲流水的歌曲。這大概跟它與以往稍有不同的編曲有關-捨棄了電結他而使用較清新的木結他,而且用上大量的絃樂作陪襯,充份擴展了爽朗又明快的氣息。歌詞方面周國賢與周博賢合作,編織了一首熱血及談夢想的作品,親自執導的MV亦以揮灑著青春汗水的姿態呈現。天馬可以行空,人類偶爾也可發夢,你我一起衝說不定能夠創出奇蹟。

《天馬行空》讓人想起樂隊ToNick的《發你個夢》,兩者主題相同之餘大家用的意象亦不謀而合,說服大家要「發夢」以完成夢想。驚無人like驚會蝕底,或是擔心去路其實不通,最後大計只會跌入四維國度失蹤,成世困係井底。沒有人說嘗試就一定會成功,跌斷腳、仆崩鼻後,別人的嘲笑亦只是「偶爾」可變動容,但最緊要是你試過咁英勇試過咁懵,即使衝不開也有過精采的放縱。

最新一集香港電台的星期二檔案(2012年1月24日)以「心想夢成」為題,以專題形式介紹了人山人海的黃靖、放棄法律系課程而去做小丑的Andy、還有願意花私人時間照顧社區及製作免費雜誌的Carrie和朋友們。大家農曆新年或許會祝福親朋戚友心想事成,但要完成夢想,其實未必完全是天馬行空的事。


《天馬行空》
主唱:周國賢
作曲:周國賢
填詞:周博賢
編曲:周國賢
監製:周國賢,Goro Wong

Friday 20 January 2012

容祖兒、謝安琪的唱片宣傳策略



超過七百人在3C Music那邊投選了他們2011年最喜愛的專輯,跑出來的頭兩名是謝安琪【你們的幸福】及容祖兒【Joey & Joey】。雖然票數比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還要少,但至少他們沒有阿爺的幕後操控,投的純粹是自己心水唱片。能受到廣大樂迷喜愛,靠的自然是這兩位一線女歌手自身的唱功及作品的水準,曲詞編監每一位幕後製作人也是功不可没。然而除了這些音樂人,兩張唱片的宣傳策略亦是它們成功的關鍵所在。雖屬不同唱片公司,但【你們的幸福】和【Joey & Joey】的宣傳策略都大同小異,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派台歌曲作衝鋒部隊

派台歌的力量不容輕視。【Joey & Joey】歷史性收錄兩首百老匯廣告歌曲《澎湃》和《13點》,旋律在經常看電視或逛電器公司的樂迷心中耳熟能詳。加上一首電台日播夜播的金曲《花千樹》,令大家在唱片發行前已經認識到三首重點推介的作品。謝安琪則率先派上以社會為題的《十二月二十》,為她早期的樂迷派定心丸,年中再送上《你們的幸福》以延續《鍾無艷》《囍帖街》等較大路的旋律和愛情處世兩面的歌詞。《小城大動》亦作為「香港故事」主題曲在電視暴光,同樣派出三首歌曲為專輯作先鋒部隊。

第二階段:暴風前夕利用網絡力量

兩張唱片發行的一星期前,英皇與環球都不約而同把專輯的另外三首作品以非正式的途徑放在網上,讓歌迷先睹為快之餘更是為唱片宣傳。聽到合胃口的歌曲自然能吸引更多人購買唱片,增加銷量。容祖兒的《蜉蝣》、《馬賽克》、《牆紙》在同一天於YouTube暴光、而【你們的幸福】開售前亦發覺完整版的《第二天 (快樂是...)》、《臨崖勒馬》、《十二月二十二》在網上流傳。這些作品以潛力股的姿態出現,能討人歡心卻又未及派台歌般具信心保證。唱片公司自知未能完全控制大眾口味,而事後亦證實方大同作曲的《牆紙》的確為容祖兒贏到不少獎項。歌曲在網上的點擊率斷定了日後的作品派台決擇。

第三階段:唱片開售,撈起滄海遺珠

花了這麼多功夫,專輯到這刻終於開售。唱片中那些還沒聽過的歌曲自然成為大家的熱門話題。唱片公司暫時可以放開雙手,讓樂迷之間的討論自動產生化學作用。「《疒孟》那個字電腦打不出來,但曲風很有玩味。」「藍奕邦為祖兒填詞的《垂涎》中,描述情慾的尺度比《Mad About You》還要誇張!」「謝安琪的《潔淨皇后》和《借過》都很搖滾很有火,不錯啊。」「【你們的幸福】中除了《十二月二十》外原來還有描述港孩的《溫室》和新移民的《浮雲》,我們的草根天后終於回來了!」這些討論大概是宣傳部預料之內的事。沒有派台和之前沒有暴光的作品,每一首都有很大的討論價值,讓口味獨特的歌迷這時候從中找到自己的滄海遺珠。

第四階段:餘波未平的音樂會、演唱會

別以為專輯推出後唱片公司便會樂得清閒。現在大家都非法下載,單靠賣唱片是賺不到錢的,讓歌手最快掘金的方法是開音樂會和演唱會。容祖兒迅速在會展舉行了「新城容祖兒Joey & Joey音樂會」,而謝安琪先有小型的Moov Live後有大型的「你們的幸福演唱會」前後夾攻。音樂會除了能再次燃點大家對專輯和歌曲的熱情外,個別重新編曲的作品亦能讓歌迷聽到更多的可能性。最重要是演唱會片段能讓公司發行live CD、live DVD、第二版第三版的專輯,同時亦能賣給卡拉OK謀取更多的利潤,何樂而不為?

在這市道低迷,EP和精選碟當道的時代,擁有十首歌或以上的完整唱片已經越見越少。分拆開為作品數量較少的「細碟」不但較符合經濟效益,而且能讓被速食文化蠶食的大眾更容易消化,可是就有可能失去一張專輯應有的立體感和完整性。唯有如上述【你們的幸福】及【Joey & Joey】般一浪接一浪的大型攻勢,方能讓大家慢慢細味十一首用心製作的音樂作品,但這策略則只能用於資源充足的大型唱片公司了。

Monday 16 January 2012

談《天與地》配樂



無線電視劇《天與地》被封為神劇,除了因為主題破格、金句多、劇本出色等多方面的配合外,它身為一套關於夾band的劇集,在音樂上所花的心思亦不少。

搖滾型主題曲

劇集以黃貫中一人炮製的同名主題曲《天與地》先聲奪人。粗豪的聲線、強勁的節奏與一手熱辣辣的結他為這套圍繞著rock and roll精神的作品定下了不錯的基調。雖然以親子王國的準則這必定達到了趕客作用,但在年輕一輩和曾經熱血過的男士眼中,這主題曲是喚醒他們靈魂的聲音。

角色們的專屬配樂

除了運用搖滾樂作為主題曲這點與其他無線劇稍有不同,劇集另一妙處是當中的角色都配上度身的設定音樂。這手法在電影中非常普遍-當觀眾在視覺上看到一位角色出現時,在聽覺上他們會聽到一段屬於這位角色的專屬樂器或旋律。雖然正在消化劇情的你未必能察覺,但這些配樂技巧通常會讓你在潛意識中更投入這角色的內心世界。或興奮或矛盾,或正義或邪惡,都能從音樂上反映出來。例子包括《魔戒》中那懾人心魄的戒指,及《加勒比海盗》中的搞笑船長Jack Sparrow。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旋律,在電影不同場合會聽到旋律的不同變奏,以配合角色當時的心情。

《天與地》亦一樣。劇中的阿Yan、鼓佬、黑仔、Ronnie以至家明都有自己專設的配樂。阿Yan自己不懂演奏,所以她的戲份通常被絃樂或女歌聲襯托,代表她在樂團中獨特的地位。四子身為搖滾樂隊的一員這方面則被充份利用,他們的出現經常會伴隨著他們所演奏的樂器聲音。

這些角色配樂最明顯的地方出現在當大家還未熟悉所有人物背景的首數集。第一集中,葉梓恩捕捉海豚聲音與觀星時那段天使般的音樂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她設立了爽快、獨立與自由的女性形象。及後每當出現這段女歌聲時,觀眾及劇中角色都聯想到女性、純潔和自由的美。

男主角們的音樂未必擁有如此深層的意義,卻簡單地顯出人物之間複雜交錯的關係。第二集開始有鼓佬、黑仔和Ronnie的獨立戲份,而他們出現時的配樂刻意強調了他們夾band時所演奏的樂器的聲音:鼓佬一開始的三分鐘肉餅戲運用了加強的鼓聲,沈重的節奏代表了他的孤獨和渴望老婆回家的情緒;Ronnie上CC Radio說服葉梓恩重修舊好時,製作單位利用了Ronnie在樂隊中負責的低音結他配合阿Yan的專屬女高音;黑仔於拳館登場時亦播出瘋狂的電結他音樂,與他欲透過打拳發洩的慾望不謀而合。甚至在第五集葉梓恩第一次拜祭家明時,我們聽到阿Yan那段音樂首次配上節奏結他(rhythm guitar)的編曲,而rhythm guitar正是家明以前在樂隊裡除主唱外所負責的部份。這些角色與配樂之間微妙的關係一直被巧妙運用,於劇集的後半部(十五、十六集開始)每當鼓佬與黑仔發生爭執時亦會聽到電吉他和鼓聲的交錯及對抗。

外購插曲

回顧無線電視的劇集,會借用外購流行音樂的程況好像不多,但《天與地》插曲卻不少,而且都與主題絲絲入扣。劇中樂隊除了演唱Beyond數首關於理想和現實的磨擦的作品外,其他被用作配樂的古典樂曲和外語流行歌亦值得一提。第一集葉梓恩在電台中播出Debussy的《Clair de lune》(月光曲)並提及舞台劇《Frankie and Johnny》。翻查資料,原來該舞台劇是敘述兩位認識了一天便發生一夜情的寂寞男女,男方Johnny認為找到了一生中最愛,女方Frankie卻不以為然。這剛好與葉梓恩和情人Arthur的情況吻合。

美國女歌手Nichole Alden的兩首作品在劇中特別顯眼。一首是第一集第一幕的《Baby Now》,於葉梓恩在情人家中尋找戒指時強調她的情慾和迷惘。《Baby Now》在之後敘述鼓佬和黑仔的婚外情亦出現了數次,功用都與這幕相近。另一首是Nichole Alden的《So Beautiful (Not Looking Back)》,襯托著葉梓恩第三集於街頭錄電車聲時的回憶。歌名雖然是「不再回頭」,但家明在阿Yan心中卻彷彿永遠不能被取代,很諷刺。

黑仔宋以朗看似是最會忘記過去罪惡感的一人,但現實中最常彈奏樂器的卻同樣是他。在琴行中彈過無數次的獨奏來自The Rob Donnelly Band《Tears Welling Up》,顯出他外表堅強但心中卻累積了十八年眼淚。第十七集他在Emma面前唱的那首聽說是原唱歌曲,創作的不是陳豪而是在酒吧裡表演的那隊無名樂隊。「If you look behind my eyes/I hope you will see/All the scars and burns/I hide inside of me」。不知道作品是否特別為《天與地》而創作,但歌詞無疑透露了黑仔的心聲。另外,正灝金融的雷耀彬一直有著討厭的奸角形象,但在第二十九集中他在警察局向Jessica用口琴奏出一曲不純熟的《Yesterday》,成功讓觀眾得知他也有著男人的浪漫,贏回不少好感。音樂的魔力就是如此巨大。

靈魂樂曲《年少無知》

最後當然要說說《天與地》的靈魂歌曲《年少無知》。這首由許家明作曲,劉俊雄、宋以朗、鄭振軒填詞及主唱的作品為每天的一小時播放時段作了一個完滿的總結。導演其實在巧妙地為觀眾洗腦-這段旋律不單在每一集終結時播出,而且在劇集中亦經常用作配樂。《年少無知》被改編成木結他、長笛或色士風的純音樂版本,常於角色懷勉過去時飄進觀眾耳中,令我們不禁想起一句句「年少多好、頑劣多好」、「只可惜生命是必須妥協」與「如果命運能選擇」。這不但能為情景加添氣氛,亦使大家得到在視覺和聽覺以外的另一層觀感體驗,功勞自然歸於幕後製作的黃貫中與林若寧。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看著《年少無知》成形。家明先在第一集哼出旋律,之後純音樂的版本不斷播出,直至二十八集的天台填詞、二十九集的Rock Fest拉闊、以及成為大結局平行時空一幕的背景音樂。這歌曲陪著大家重新經歷夢想、青春、妥協及每步殘酷抉擇,難怪會獲得Sina Music 2011「電視劇歌曲大獎」。

《天與地》以夾band作內容主軸,在主題曲、配樂、音樂意象等方面達不錯效果,自然令人感到安慰。然而一套用心製作的電影或電視劇的配樂本就應該圍繞主題而創作,只是以往TVB用了太多罐頭音樂,才顯得這裡的配樂特別有心思。期望《天與地》效應能把城市起死回生之餘,亦能重新掀起各單位對電視劇和音樂創作的重視。


延伸閱讀:
林茵:搖滾是......

Thursday 5 January 2012

【轉載】如果 活著能坦白




原文連結:bigarnex@Xanga
作者:Arnold Fang 方欣浩

註:文章來自在銅鑼灣街頭演唱《少年無知》被警察截停問話的音樂人方欣浩。其實這樣拿了別人的文章直接轉載,有點不好意思,但希望更多人能透過這篇自白去了解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所在,讓大家往後繼續支持和容納獨立音樂及街頭音樂文化的聲音。



今晚看見自己在街頭表演音樂然後被警方叫停問話的片段在網上瘋傳,心情其實很複雜。對於網上很多人來說,這反映了香港對於文化藝術是如何的缺乏包容。對於我來說,更無可避免,是想到十多年前,我由一個準備向主流樂壇自薦做創作人的大學生開始,走向自己開闢表達空間,成為獨立音樂人的一段長路。

沒錯,能表現自己的空間真的很狹小,甚至是越來越狹小。但我相信,我在這狹小的空間之中已經成長起來。

一直相信,音樂能夠幫助人從生命的低谷之中爬起來,所以就開始了創作。特別是對於歌詞方面,一向有自己的堅持。有了作品,就當然希望發表。當時萬萬想不到,要在主流樂壇之中發表作品,卻遠遠不如自己想像的容易。最大的問題是,商業的音樂製作,需要的樂曲並不是自己要寫的東西。嘗試迎合,學習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的同時也試寫K歌。屢次失敗換來的只是一整年的創作膠著。

後來發現這事情是不能做下去了,剛巧多了互聯網這個能讓音樂人發表作品的渠道,於是就開始了獨立音樂創作。當一切是在網上做的時候,其實是覺得順利、能得到滿足感的。不過,當覺得重建了點點信心,嘗試從網上把音樂帶暉香港的現實世界裡,卻又是寸歩難行的。說支持獨立音樂人的電台,其實支持的都只是跟唱片騎師關係友好的那幾位。當他們選定了自己的寵兒之後,其他音樂人都難免多了被比較的壓力。最後的結論是,主流媒體還是不能投靠的。

於是一切又回到互聯網上。再不,還是修心養性的到外國工作去了,但到底音樂還是放不下。

過了三年、五年,人是大了,經歷、積蓄也稍稍多了。輾轉的,我又回到音樂的世界裡。今年,回到香港跟朋友們搞我們的《冬密語》企劃,已經有了心裡準備。CD市道不好,就讓人免費下載算了,那管是自資製作無法獲得回報。電台不播歌,作品派了台就不管它是否石沉大海。就連以前負責宣傳的同事也說,現在報章雜誌的記者都覺得談音樂缺乏話題性。那也沒有他辦法,連訪問也不做算了,畢竟要宣傳還有FacebookYouTube

但一個音樂人的份內事,卻是為自己的作品注入生命。當媒體已經無法將自己的作品帶到觀眾的耳邊,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現場演出直接的、有血有肉的帶給他們。慶幸現在我能夠為自己的音樂作出少少的投資,上月舉行了一場小型的音樂會,而且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門票都售清了。然而,進場聽音樂的很多都是本來認識我的人。為了能接觸更多新的觀眾朋友,我決定走到街上。這只是用來代替主流歌手通過公司銀彈宣傳而在電台獲得的播放率而已。

有些人說在街上演出是一種淪落,甚至跟行乞沒有分別。對於我來說,卻是一種實力的磨鍊和考驗。要在繁忙的街道上留住途人,其實一點也不容易。有時,除了自己原創的作品之外,多演奏一些能讓別人有共鳴的作品也是需要的,畢竟有了觀眾,一場演出才成立。街頭演出,考驗的就是一個表演者留住觀眾的能力。

就在數日前的電視劇《天與地》的大結局中,我終於更深入的認識了《年少無知》這首作品。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時對於一些過往的堅持都被迫妥協,甚至是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論是社會政治環境還是電台傳媒生態,其實都時刻將我們的思想行為創作觀點同化。到了最後,能夠對自己說一聲「我真的堅持過」的,其實是很幸福/幸運的少數。單是這一點,就已經值得拿出來分享,好讓這種能量可以感染其他人。

沒想到,香港就是連這樣的空間也沒有。唱了自己想唱的歌,群眾來了,但警察也來了。 結果,我們還是選擇離開了。

也許讓步讓得太早。也許我們應該讓觀眾有一個表態的機會。也許離開與否應該是一個民主的決定,而不是警方的決定。要是投訴我們的人真的覺得我們阻塞街道,我們大可以請街上的觀眾朋友跟我們親密一些,好讓其他途人有多點空間走路。人遇到壓力時,有時就是堅持和急才都不夠。

不能不說,經過此事的我被洗禮了。我成為一個真正上過街,遇到過攔阻的音樂人。這是很多主流音樂人都沒有的表演經驗。

不能不說,經過此事的我也上了一課。下次遇到強權壓迫的時候,讓步之前要記得讓所有群眾給大家做決定。

如果活著能坦白,以上就是我要說的話。

Tuesday 3 January 2012

2011年度我最享受專輯


「我最享受專輯」與「我最享受歌曲」一樣,都會從今年發行的本地專輯中挑選十張我最喜愛的來介紹。然而有一點需要留意,專輯的「最」與歌曲的「最」是有所分別。在挑選歌曲時,我從超過一千首作品裡選出了十首,所以得來的結果大概是我心中的Top 1%。反觀一年內我完整地聽過及完全消化掉的專輯可能只有五、六十張,所以選擇出來的十大專輯只會是當中的Top 20%。我喜歡十大專輯與喜歡十大歌曲的程度是不能比擬。

當初挑選我最享受專輯的時候,我訂下了兩個簡單的條件,符合這兩個條件便能入圍:
一)專輯內每一首作品我也很喜歡
二)在專輯發行的幾個月後,我還會忍不住拿它出來不停翻聽

條件看似單純,但真的考慮時卻發覺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專輯只有僅僅兩張!首先因為條件一的限制,所以任何有著粵/國同一首歌兩個版本的專輯(如【Joey & Joey】)就自然被淘汰。歌詞與歌是一體的,別要多填一份詞來迎合市場需要。另外條件二就更加難達到,符合的專輯一定要具相當吸引力,風格別樹一幟才不會被其他曲風相似的專輯代替。

最後為了選出十大專輯,我決定把條件二放寬,刪除掉「忍不住」三字。這樣的話,即使我是在聽悶了其他歌曲這程況下才拿出來聽的專輯也能入圍。2011年度我最享受專輯如下,順序按它的發行日期排列,(*)為重點推介:

1. 麥浚龍 【無念】
2. 鐵樹蘭 【讓信念繁衍】(*)
3. 王菀之 【Cinema Of Love】
4. 盧凱彤 【掀起】
5. Kolor 【Change】
6. Supper Moment 【再次心跳】
7. ToNick 【Round 2】(*)
8. 岑寧兒 【4-6 pm】
9. 謝安琪 【你們的幸福...】
10. KillerSoap 【Bittersweet】

特別推介:Dear Jane 【XOXO】(2009)




1. 麥浚龍 【無念】

大家可能已經忘記,麥浚龍在年頭推出過一張很有藝術性的【無念】。雖然這EP的概念性不強,但點題作《無念》把其他歌曲都提升到另一層次,形成一張整體水準很高的唱片。歌曲的題材遊走於流行與佛學的之間,音樂上亦融合了電音與傳統樂器兩種極端。這除了是麥浚龍比【天生地夢】更大膽的嘗試外,還象徵著流行音樂上一種前所未有的突破。



2. 鐵樹蘭 【讓信念繁衍】(*)

鐵樹蘭身為一隊玩重型搖滾的地下樂隊,我之前看他們YouTube上的片段是不怎麼懂得欣賞的。當這張EP推出後各方朋友不斷極力推介,再次一試,最終成為了我本年最享受的專輯之一。其實以自己的播放率來看,【讓信念繁衍】內的每一首作品都足以入圍「我最享受歌曲」,但為了能分享更多音樂人及其作品,所以當時並沒計算在內。引用舊文「鐵樹蘭的戰鬥」中的總結:「【讓信念繁衍】裡每一首作品非凡的作曲、編曲、混音等音樂質素固然是鐵樹蘭得到認同的原因之一,但那份對音樂的熱誠始終最令人竦然起敬。」



3. 王菀之 【Cinema Of Love】

撇除賣力不討好的花巧包裝,王菀之 【Cinema Of Love】是今年少有具完整概念的專輯。五首各具風格的原創作品被「電影」二字串連起來,發揮淋漓盡致的電影感,以上年被樂評人公認的藝術品《最好的》作總結。附加的兩首英語翻唱作品雖然感覺並不新鮮,但王菀之的演繹比想像中出色,放在EP的最後並不覺突兀。



4. 盧凱彤 【掀起】

【Summer of Love】和【雀斑】過後,從at17分拆出來的盧凱彤終於推出她第一張個人大碟。十首作品中有些是舊歌有些是新創作,但都是第一次灌錄的CD版本,而且都顯出歌手對音樂的執著和衝勁。這張專輯在主流樂壇得不到什麼獎項,但大家都知道這是盧凱彤花了二百分心血完成的成果,讓她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唱作女歌手。期待她能發表更多粵語作品,廣東人撐廣東話。



5. Kolor 【Change】

【Change】收集了Kolor上半年Law of 14的作品,包括四首熱血的快歌,兩首慢板情歌,我認為是一隊能上TVB能落蒲吧的樂隊不錯的平衡。雖然他們定位越來越與Mr.、RubberBand等主流樂隊接近,但還好【Change】裡依然有像《Get So High》這種為市民發聲但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希望他們還記得主唱Sammy在Diamond Live說過的話,以搖滾場地作為真正的舞台,捍衛rock and roll精神。



6. Supper Moment 【再次心跳】

Supper Moment是鐵樹蘭的主唱Sunny在精神分裂下組成的另一獨立樂隊,曲風與鐵樹蘭卻大相逕庭。【再次心跳】以「水」作主題,唱出為小市民打氣的城市搖滾,包含了十首正面和以溫情為主的作品。他們的歌曲比較容易入耳,難怪在短時間內人氣急升,但敏銳的音樂觸覺和懂得抓緊大眾口味的能力大概才是他們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7. ToNick 【Round 2】(*)

通常第二張專輯要維持首張大碟的成功是困難的,但ToNick無疑做到了。ToNick在香港樂壇的地位絕對獨一無二,繼上年的【Let's Go】後今年【Round 2】乘勝追擊,把不少近似題材都討論得更加深入,歌詞更加抵死搞笑卻又具反思意味。上次說戒煙,今次說飲酒;上次說窮,今次說中六合彩;上次說「傻得夠快活有貨熱血錯又怕咩喎」,今次大喊「跌斷腳仆崩個鼻,起番身Round 2再嚟」。ToNick其實比謝安琪更草根,當謝安琪在揭發社會上別人不願意看見的問題時,ToNick卻把大家都看見但平時不願意談論的問題大刺刺地唱出來。



8. 岑寧兒 【4-6 pm】

不是在馬後炮,但我很早就已經喜歡岑寧兒Yoyo的歌聲了。從Charatay開始留意,到現在她終於發行了自己的EP,這期間她的成長令人十分感動。【4-6 pm】雖然只有三首作品,但她自己創作過的demo又豈只三首,這EP大概是小試牛刀。岑寧兒的聲線很適合acoustic的樂曲,讓人彷彿有在聽hifi天碟的感覺,無論是《Mask》、《猜謎》還是《沒故事的人》都充份突顯了這靚聲的優點。未來她的挑戰恐怕是要考慮如何在歌曲上加入新元素,讓專輯聽起來有新鮮感,別要太一式一樣。



9. 謝安琪 【你們的幸福...】

上一張國語大碟【第二個家】不堪入耳,還以為有性格的謝安琪就這樣死了,還好年初的《十二月二十》大派定心丸。有些人說【你們的幸福...】帶了點流行的俗氣,但我認為只是《你們的幸福》這歌仍然複製了《鍾無艷》、《囍帖街》這類愛情社會兩路的大熱方程式,專輯內其他作品都已經回到了【Kay One】、【K Sus 2】的水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願謝安琪及其團隊已經得到教訓,找到她在樂壇上的定位,繼續為小眾發聲。



10. KillerSoap 【Bittersweet】

KillerSoap這隊獨立樂隊我是在年底才聽說過,會買他們這首張專輯也純粹是因為他們在歌曲裡正宗的英語發音,在香港樂壇上很少見。買了不熟悉的人的唱片然後喜歡上,這本是非常難得,但KillerSoap那種J-Pop與英倫搖滾混合、中西合璧的曲風實在新鮮兼討人歡喜。剛好早前有點空閒時間能把這專輯慢慢消化,發覺它音樂水準原來真的很高,而且專輯的包裝與排列亦很有心思。「殺手鐧」是今年樂壇上一個值得注意的名字。



特別推介:Dear Jane 【XOXO】(2009)

跟歌曲一樣,希望在這裡特別推介一隻往年的專輯。Dear Jane今年推出了他們第三張唱片【Gamma】,但我覺得上一張大碟【XOXO】更吸引。【XOXO】裡的作品屬於較著重旋律的搖滾樂,而且編曲豐富,歌詞集友情、親情、愛情、社會、環保於一身,題材全面十分,加上激昂和富感染力的音樂旋律,絕對值得一聽。


延伸閱讀:
客觀的音樂評論?
2011年度我最享受歌曲

Monday 2 January 2012

2011年度我最享受歌曲


「享受是」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年度回顧,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以兩篇文字作總結:「我最享受歌曲」和「我最享受專輯」。這裡的文章一直都是以音樂作討論重點,而欣賞作品是著重整個音樂體驗的,所以並不會分拆出什麼最佳填詞、最佳旋律、最佳編曲。那些我最喜愛唱片封套、MV、男女歌手組合樂隊就更加不會在這裡出現,若對這方面的評論有興趣的人請移玉步至這裡這裡

從今年過千首本地作品中挑選我的最愛其實並不難,難的反而是要選出剛好十首作品放進這列表中。樂評圈子的共識是揀十首歌曲,但這點實在令我困惑。為什麼一定要十首?如果我心中只有六首重量級作品想推介,那另外四個空缺怎辦?如果我有十一首歌曲很喜歡又該如何決擇?

然而最後我還是決定挑選十首,一來比較容易與讀者心水和其他網站對比,二來自己統計也方便一點。2011年度我最享受歌曲如下,順序按我接觸歌曲的時間先後來排列,(*)為重點推介:

1. 張敬軒《Deadline (Why Not A Remix)》
2. 陳奕迅《六月飛霜》(*)
3. KOLOR《愚公》
4. White Dimension《蔓延 Pervasion》
5. 盧凱彤《不脫知女生》
6. ToNick/Masta Mic《善忘哥》
7. ToNick《發你個夢》
8. 何韻詩《拋磚引玉》
9. 容祖兒《蜉蝣》
10. 王菀之《水百合》(*)

特別推介:盧凱彤《無家想歸》(2005)



1.《Deadline (Why Not A Remix)》

主唱:張敬軒
作曲:張敬軒
填詞:黃偉文
編曲:Johnny Yim
監製:Johnny Yim/張敬軒

(註:此乃原版《Deadline》)

是的,我知道《Deadline》這首歌早於上年派台,而這首Why Not A Remix亦是年尾推出,但我就是今年才開始消化及喜歡上。把它放在今年的十大之中,why not?《Deadline》本來就是一首以簡單的歌詞來歌頌生命的上乘之作,這樣風格的作品在外國大概早就紅了,在香港卻好像得不到太大迴響。歌詞也許是有點單調,但Katy Perry的《Firework》同樣也是一句「Baby you're a firework」不斷重複,在YouTube上卻得到超過2.5億的點擊。《Deadline》的「I wanna change, why not」有何不可?這個Why Not A Remix版本的編曲比原版更有層次感,顯得張敬軒的ad lib更加自由,讓人心情悦然舒暢。唯一可惜的是這作品運用了大量重疊的vocal tracks,於現場演繹時較難發揮這首歌應有的潛力。


2.《六月飛霜》(*)

主唱:陳奕迅
作曲:Kool G@Public Zoo/舒文@Zoo Music
填詞:林夕
編曲:Kool G@Public Zoo
監製:舒文@Zoo Music


《六月飛霜》對我的意義極為重大,因為這首作品就是這網誌會存在的主要原因。猶記得當時歌曲派台後被它獨特的節奏、控訴性的歌詞及激昂的樂器運用深深吸引,於是不停在網上嘗試找相關的樂評分析,可是等了數天卻沒人提過半句。為了替這首在我眼中驚天動地的作品平反,我決定自己執筆把想法寫下,完成了這裡第一篇文章「陳奕迅不正常的《六月飛霜》」。除了主歌和副歌的拍子轉換外,我認為這作品最大的亮點是所有樂器都編得十分出色,沒有任何沉悶的部份,幾乎每一句在音樂上都帶出驚喜。不但觀眾聽得興奮,相信樂手每次的演出也是一個很具挑戰性和滿足的過程。


3.《愚公》

主唱:KOLOR
作曲:Sammy So
填詞:梁栢堅
編曲:KOLOR
監製:KOLOR/Candy Lo/Ben Lam


KOLOR今年開始從地底樂壇浮面,吸納了更多樂迷,這首《愚公》無疑佔了很大功勞。除了詞人梁栢堅以音樂向黃家駒、黃福榮、謝廷駿、司徒華致敬這點值得嘉許外,從歌曲中亦能察覺到KOLOR在創作與混音技術上越見成熟。作品結構中不同動靜與強弱的安排使它的流暢度大大增高,而貫穿整首作品的「啦啦」哼唱更似是革命的鑼鼓聲,燃起人們中心那股永不言敗的鬥志。下半年KOLOR推出了比較多緩慢的抒情歌曲,但我還是期待更多像《愚公》般有火的作品。


4.《蔓延 Pervasion》

主唱:何沛澄
作曲:何沛澄
填詞:何沛澄
編曲:何沛澄
監製:何沛澄


雖然《蔓延》這首歌由何沛澄一手包辦,但他卻是以White Dimension這隊獨立樂隊的名義發表。
有點諷刺的是躋身於這十首我最享受歌曲當中,只有這一首獨立之作是以愛情為題材,其他主流歌手的大路情歌反而沒被我看上。何沛澄粗獷的歌喉比其他賣弄演唱技巧的聲線都來得哀怨和纏綿,配上連綿不斷的結他音和低沈的大提琴,把整個音樂氛圍都變得灰白色,是很容易令人聽得出神的作品。何沛澄靠著《小明上廣州》製作人身份而成名,我卻希望大家能夠讓他擺脫這標籤,用心聽聽他其他成熟的創作。


5.《不脫知女生》

主唱:盧凱彤
作曲:盧凱彤@人山人海
填詞:盧凱彤@人山人海/周耀輝
編曲:盧凱彤@人山人海
監製:盧凱彤@人山人海/蔡德才@人山人海


之前也說過每人對一首歌曲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而我對盧凱彤《不脫知女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混音很完美」和「歌詞很少」。《不脫知女生》整體的混音給我感覺真的就像不脫脂牛奶一樣,很滑、很濃郁,而歌詞上亦比其他流行曲沒有那麼注重歌詞,一半的副歌都被「啦啦啦啦」取代了。我喜歡這樣的作品,以真誠的音樂和優秀的技術來感動聽眾,不是靠林夕或黃偉文的影響力邀功。


6.《善忘哥》

主唱:ToNick/Masta Mic
作曲:Siugwai@ToNick/HangJai@ToNick
填詞:ToNick/Masta Mic
編曲:ToNick
監製:ToNick/趙增熹


在電視劇《天與地》說出「香港人最擅長是什麼?是善忘」的金句之前,獨立樂隊們早就把這樣的意見寫在他們的歌裡。「七百萬個善忘哥,一講錢底線就冇咗」,ToNick與喜歡諷刺時弊的rapper Masta Mic一起創作了這首一針見血點出香港人弱點的作品。我最喜歡的部份無疑是中段那漸進式的忘記、層遞式的回答,大概每個稍微有反思能力的人也會被他們觸動。「細細個你有冇諗過想做邊個?大個咗你又點解會冇火?答應過最愛嘅野你有冇做過?訓喺身邊嗰個又係邊個?有冇諗過邊個養到你咁大個?有冇試過嫌佢兩個囉唆?求求其其咁過又係咪最好過?有得揀嘅自由有無爭取過?」


7.《發你個夢》

主唱:ToNick
作曲:Hangjai@ToNick
填詞:HangJai@ToNick,林日曦
編曲:ToNick
監製:ToNick/趙增熹


在這十首歌曲裡,只有ToNick這兩首是完全因為歌詞而喜愛的。不介意沒面子地說,我數次聽這搖滾式的《發你個夢》都差點哭了。樂壇裡不少作品如Beyond《海闊天空》都是談理想,但《發你個夢》以廣東詞演繹更加入木三分。這歌曲延續了樂隊上回《T.O.N.I.C.K.》的熱血,宣揚打不死的奮鬥精神:「跌斷腳仆崩個鼻,起番身Round 2再嚟」。最喜愛的部份莫過於最後副歌前那一段關於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部份,「得佢哋發夢我哋先會飛」。說真的,人類就是因為懂得發夢所以才飛了起來,回望歷史發覺實在是一件令人感動的奇蹟。


8.《拋磚引玉》

主唱:何韻詩
作曲:hocc@goomusic
填詞:黃偉文
編曲:何秉舜@goomusic/盧凱彤@人山人海
監製:何秉舜@goomusic/hocc@goomusic


何韻詩上年全年只推出了一首廣東歌,令人對她今年的作品充滿期待。發覺她近年專輯的主打都很有氣勢如《舊約》、《金剛經》、《無名》,這次《拋磚引玉》也沒有讓人失望。雖然它在音樂上與我想像中的「《賈寶玉》舞台劇主題曲」這定位稍有出入,但放下這偏見後發覺它不失為今年樂壇的出色作品。《拋磚引玉》很大氣,需要抬起頭望著天空才能深深感受創作者想傳達的訊息。作為何韻詩入行十週年主題曲,這是一份華麗、豐富而有霸氣的紀念品。


9.《蜉蝣》

主唱:容祖兒
作曲:Kelvin Avon/Katrina Russ
填詞:周耀輝
編曲:Kelvin Avon
監製:Jun Kung/Kelvin Avon


我不愛《花千樹》的流行,不愛《牆紙》的文藝,反而覺得活潑開朗的容祖兒才是最可愛。與張敬軒《Deadline》一樣,《蜉蝣》以這種只有一天壽命的生物作題材,說出生命的可貴與萬物的不同可能性。恭碩良負責的節奏和敲擊部份亦是令我如此鍾愛這作品的理由之一。歌曲一氣呵成,樂觀與跳脫的氣氛讓人愛不釋手,反觀它幾天前推出的正式MV雖然唯美卻沒有與音樂上的意念接軌,有點可惜。


10.《水百合》(*)

主唱:王菀之
作曲:王菀之
填詞:林夕
編曲:馮翰銘@the Invisible Men
監製:馮翰銘@the Invisible Men


還未聽到歌曲之前,我從網上看到有人用三個字來形容他對這首歌的印象,事後我亦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不得了!王菀之的《水百合》不得了!」香港除王菲以外好像沒有其他女歌手敢嘗試這些椎名林檎式的曲風,而集流行與驚艷於一身的王菀之無疑直逼這位神殿級天后的地位。說過「說香港樂壇每況愈下的人只是不認識王菀之」的林夕為她度身訂造了《水百合》的歌詞,與她親自作曲的旋律和馮翰銘的編曲,成功打造了絕對是今年最驚濤駭浪的音樂藝術品。從一開始尖叫聲帶來的風起雲湧直至最後靜止的「我不如不開」,王菀之都把作品應有的感情神韻捏得異常精妙,顯出她在樂壇上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


特別推介:《無家想歸》(2005)

主唱:盧凱彤
作曲:盧凱彤@at17
填詞:周耀輝
編曲:盧凱彤@at17/蔡德才@人山人海
監製:黃耀明/蔡德才@人山人海


除了以上十首作品外,我還想推介一首往年的滄海遺珠。《無家想歸》不是我在盧凱彤掀起連場音樂會認識的,而是在今年的更早期,剛好她在音樂會又演唱了。患有抑鬱症的藝術家總是對我有一種神祕的吸引力,而這首《無家想歸》正是Ellen在她抑鬱症最嚴重的時候寫的。簡單的鋼琴伴奏、無奈的吶喊、琴鍵間寂靜的迴響......我沉迷於這作品所營造的孤獨氣氛很多次,是我今年最享受的非今年創作歌曲。


延伸閱讀:
客觀的音樂評論?
2011年度我最享受專輯